一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有段话很震撼。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都不相同,他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
以自然本能,社会习惯做事,没事更高觉悟的自然境界;
以利己心思,功利实际的功利境界;
“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有道德情怀的道德境界;
觉悟到自己还是天地万物一员,以天地为归旨,自在自为自适的天地境界。
二
冯先生这段话,不仅可以解读人生,也可以为我们解读诗词,提供一个最好的“大框架”。
大概只有婴儿,是纯粹自然境界不谈。
一个人站在功利境界,写诗填词,以功利为目的,那么,写出来的诗词像账本。
一个人站在道德境界,写诗填词,以道德为目的,那么,写出的诗词像说教文章。
所以,写诗填词,有意无意,必然向着天地境界,靠拢。
“说教文章”争取生存靠“道德说教”,比如写父爱不给好评,道德就有问题;
“账本”争取生存靠“携功邀宠”,比如写祖国伟大成就不给好评,就是不爱国。
整个碰到了假币,揭穿,要他的命,接受,腻歪的不要不要的,只好相见不如怀念。
诗必然无害于自然本性,个人功利,社会道德,天地和谐,然后为美。
三
一不小心,整出个“天地境界”。
倒也不必膜拜。
因为,谁能说得清“天地境界”呢?
说清了,也是另一本《道德经》了,与诗词无关了。
至于诗词,做到无害于自然本性,个人功利,社会道德,大概也就有了“天地境界”。
不具备“天地境界”美感的诗,是自然本性、个人功利、社会道德上做的不够,有碍天地和谐。
四
聊聊诗词,如何扯上“天地境界”。
一是“技巧”。“人巧不足天意(造化、天地境界)补”,而“民意”即“天意”,利用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心理,以有限的诗句,勾起读者无限的美感,主要靠“诗句意象化”,和“留白”两大技巧。
“留白”。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满园春色,只有“一枝红杏出墙来”,剩下的就是留白。
“诗句意象化”。
譬如在墙上开窗户,把未直接描写的景色,纳进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有背景知识的人,可以轻易享受到,北方逃来的南宋流亡政府,把杭州当做首都开封,只顾作乐,不思复国的“未直接描写景色”。
二是“实干”,讲究诗句“气韵生动”。
诸如“未若柳絮因风起”;“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虽是描写特定事物,却有勃勃生机,天宽地阔的感觉,正是做到无害于自然本性,个人功利,社会道德,也就有了“天地境界”。
这样,诗词就通过技巧和实干,和“天地境界”扯上了关系。
技巧和实干,是相通的,一起的,分不开的,如人的鼻子眼睛嘴巴,合起来,就是诗的面目。
五
诗和文,差别在哪里?
没有天地境界,只有功利、道德,可能完成精品文章。换做诗词,等着挨骂吧。
写诗不反对功利、道德,过多的功利、道德欲望,却与写诗追求天地境界,背道而驰。
陶渊明做官的时候,没有诗作流传;
李白当官小,受影响小一些;
苏轼被贬谪,诗艺更上一层楼;
李煜不做皇帝,才“春花秋月何时了”,牛b起来。
活在功利、道德境界的“账本”、“说教文章”,追求天地境界,更是竹篮打水。
减少、看淡功利、道德境界的欲望,归复于自然本性,无害于个人功利、社会道德,三者和谐统一的光芒,就是“天地境界”。
从根子做起,才是写诗之道。
六
泡在“天地境界”,诗人岂不成“和尚”、“道士”了?
答案是,诗虽然与哲学、宗教沾一点点边,但“诗家”自是一家,不是“佛家”、不是“道家”,也不是“哲学家”。
一句话,诗家钟情于这世间。
比如李白、屈原,两个伤心“boy”。
天才boy李白,诗写的最好,”天地境界“泡的最多,最易”看破红尘“:“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见到了神仙“高揖卫叔卿”,就“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最后呢?“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舍不得。
还有屈原boy,一样的“看破红尘”。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结果呢?
“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乱曰:已矣哉!”
诗人爱恋这世间,知道一切意义。
七
优美的风景,壮丽的景色,每个人心旷神怡不关功利、道德。
说明人人都有天地境界,人人都能感受天地境界,并且有欣赏天地境界的需求。
诗人,就是要使人的生命,在生、老、病、死、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的人世间,除了抛弃一切,投入宗教怀抱,还可以在世间琐事中,感受“天地境界”的终极关怀,舒缓精神,提高境界。
当然,诗首先要有“天地境界”。
如果,十个百个千个人,写不出”天地境界“的诗,没问题,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长期没有人写出“天地境界”的诗,那么“敌人”,会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那是奴隶,命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