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来,由于疫情,只能呆在家里。从二月初开始的假期,到现在竟然已经到了四月。整整2个月了。时间流逝的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嘲笑着我的懒散与堕落。
今年以来,我开始培养自己练字的习惯,到今日4月2日,已经坚持到了第79天,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100天,好像已经触手可及了。在40来天的时候,我感到一种踏实,感到一种自信。好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找到了自己的锚,只要我坚持下去,我就不是随风飘荡的野草,我就不是找不到岛屿的飞鸟。这是一种不让人焦虑的安全感。在此之前,我时常因为看到朋友圈里别人的努力而感到焦虑。现在才发现,缓解自己的焦虑的方式就是脚踏实地地去坚持一件积极的事情。我获得了平和。
同时我也获得了一种野心。我开始相信,自律使人自由。我开始相信,只要我愿意,我都可以做到。当我想偷懒,我的预备方案告诉我:当你想咸鱼时,就立刻坐在书桌旁拿起笔。坐在书桌旁,然后就可以拿起笔,或者拿起书。这种鼓励自己的方式,让我觉得压力从我的背上消散了。不要强求自己一定要在完美的状态才开始。
当然这种自信有时也是盲目的。我盲目到觉得自己可以开始培养第二个习惯——读书了。3月1号,我信誓旦旦又立下flag,我要每天读书俩小时!我又犯了错——过分追求“开始读书”的仪式感,而忽略了我对“读书”这一件事认知的不足。是的,虽然我已经25岁了,但是我对“如何读书”这件事还是认知不足。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始打开书的时候,信誓旦旦,我要读xx页,最终却发现这本书真无聊,真枯燥,最终半小时不到就合上了书,明天再说吧!下次再说吧!于是看了十几页的书又回到封印的状态,十几页的内容也如风过无痕,没有在大脑里留下片刻的印记。由于此次行动的失败,我再次感受到了一种痛苦和焦虑。
我多么想翻到下一页,可是当前的内容还是一片混沌啊!我多么想再读一遍前文,但是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水平是否真的能够看懂这本书!进退两难的局面,导致我最终放弃了这本书。但是放弃一本书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松了一口气?还是压着一块石呢?是的,压了一块石,放弃并不会让人感觉有多么轻松,反而常令人陷入懊丧和焦虑之中。
有人告诉我,别把读书当任务,放轻松。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但我做不到!我在心里呐喊。我仿佛看到了周围人爱莫能助的眼神——为什么做不到呢?哎!在别人嘴里轻轻松松的话语,像是给了我一拳,让我变懵。我不想把读书当任务,可是读书就是任务。我也想轻轻松松地读,但是任务让我变得贪婪,急功近利。怎么解决?
有时候想想,真的很好笑。明明坚持练字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急,慢慢来,安乐地去做,take it easy!但是一旦换到读书的场景,就渴望自己能够一目十行,一日精进千里。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过分地渴求获取知识,而无视自己的能力,忽视自己的方法,最终就像拔苗助长一样,看似每天在读书,实则仍困于圆圈里。
最近常觉得古人真是有智慧,能够把深刻的道理,变成一句浓缩的精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从现实情况看,我是一位愚人,但若觉得自己愚笨就放弃,那么连那“一得”也得不到。不妨看开一点,学做一只蜗牛,一只乌龟,慢慢来,不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