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时时读,理解也时时新,瓦尔登湖我已经读了约五分之三,对理想的理解也经历了两次蜕变。
初读瓦尔登湖,我简直无法接受梭罗的观念,但逻辑思维使我不得不承认其合理性,这是我对理想认知的第一次蜕变。
此时我对理想的认知还很模糊,认为其实现的途径就是不懈的努力,努力过上富裕的生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解决掉某些家庭或感情问题带给我的痛苦,此时理想的存在,只是出于满足我自己的生理或心理需求。我为了强化理想的必要性,下意识地去为它赋予更多精神的意义,例如对自由的追求,对诗和远方的憧憬等等,但我始终无法使自己完全相信自己的理想,尽管它看起来渐渐神圣起来了,所以我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探寻理想的事业中。
瓦尔登湖给了我当头一棒,人只需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就可以获得这社会大部分人都无法企及的自由,那么我以物质财富为目标的理想,就被粉碎了,人总是想要占有,也因此给自己戴上越来越多的镣铐。我这时开始质疑自己拼命工作的理由了,我没法给自己答案,所以我开始重新思考理想是什么,这种思考进行的很艰难,因为我用来思考的材料是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活。中文译本以及大量西方典故的引用,使原文很多话语变得晦涩难懂,时代与环境的不同,也让我对很多话语难以理解,而我又是一个容易陷入无限文字细节中的人,种种原因,导致我读书的速度极慢,甚至比我读文化苦旅还慢。但这种苦读确实是有效的,我加深了对自由的理解,理想也有了雏形,由于对梭罗的崇拜,我此时的理想就是找到自己的瓦尔登湖,做一个Azad,像柏树一样自由的人。
期间我又接触了很多有益的思想,开始避免陷入无限的知识细节,阅读的速度加快,而我越来越意识到,梭罗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超凡入圣,虽然这并不有损于他的伟大,但我已经不再将他视若神明了,我理想的第二次蜕变开始了。
瓦尔登湖和梭罗,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代表着一种自给自足、安贫乐道的清闲生活,这种生活可以使他的践行者获得极大的精神安宁,做法就是一方面尽可能远离人类社会,另一方面尽可能融入大自然,我认为吸引我的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安宁。
瓦尔登湖和梭罗只有一个,但我说过了,这是一种符号,象征着精神安宁,洞察这一点之后,我的思想陡然广大乃至于自己当时傻笑了半天。其实很多人都在追求这种符号,只是换了很多种说法,我印象中儒释道都有相关的理念,受限于浅显的学识,我记不住什么具体的引证,这有待以后有机会再去探索。
在这之后,我不再将自己局限于梭罗实验式的生活中了。我迫切地想要阅读更多书,了解更多思想,思考更多可能性,经历更多事,见识更多世界,以便于探索出属于我自己的朝圣理想之路,这不正是烂大街的说辞——为了理想而奋斗吗?妙理原来就在坊间,这就是所谓"悟"吧,果真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