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三见”、“王思聪上热搜”、“PGone被批”,事件连续发酵至今,已经成为了典型的引爆事件。这里不过分去讨论是是非非,毕竟是人家的家事私事,只想作为传播案例分析一下事件是如何引爆的,其中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最开始的“周三见”事件,是典型的“个别人物法则”在发挥作用,尤其是个别人物中的“内行”角色在发挥作用。首先是卓伟的“周三见”吊足了大众胃口,卓伟被誉为“中国内地第一狗仔”,绝对是娱乐圈爆料的行家里手。第二大管家内行,没错,“国民老公”王思聪,娱乐圈纪委书记不是浪得虚名,喜欢爆料监督喜欢有话直说,这也是名副其实的内行角色。这两个角色在最开始的“周三见”时间中取到非常关键的推动力。
“王思聪上热搜”事件中,除了王思聪本人的内行角色外,附着力法则起到很大影响作用。'我去做头发了",正是那句“总存在一种信息包装的方式,使得信息变得难以抗拒”。这句具有非常强附着力的调侃,变成了段子被广泛传播。
“水军攻击李小冉”事件中,李小冉严格上不属于个别人物法则的角色,不是联络员、不是推销员,也算不上事件相关的内行。但是李小冉爆料公关截图,则使得角色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三不是人员,变成了内行知情人,使得影响力极具增强。
“PGone被批”几大官媒连批。先是,1月4日,共青团中央、中国妇女报等多家媒体先后表态直指PG ONE已触犯国家法律。次日上午,新华网发表锐评,称“他不配拥有嘻哈舞台”,后经多家知名媒体转发。官媒更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内行,可以说是“联络员”和“内行”的叠加,并把成功把伦理事件升级为政治事件。
整个过程中,自媒体的热点报道,更是加强了附着力和环境威力。“璐出贾笑”、“贾装很好”、“璐出贾笑表情包”等等,都在增强整个事件的附着力,使得事件内容变得易传易记。另一方面,lxl的网红史、表演史,甚至一些过往自嘲段子,都被拿来形成舆论环境,造势成整个女人本来就作风不好,形成破窗效应。
公关团队被批毁人不倦,其实策略是想利用“干扰物”来降低时间附着力,可是选择具有极强影响力的“内行”进行分流,是非常危险,这相当于把选择权交给了“内行”,尤其是通过内行负面报道分流,难道还期待王思聪“以德报怨”么?e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