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二战后西方工业革命开展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今天我们已经活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每天都能感受到科技为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惊喜,而生为中国人,我们尤其懂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因此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亦不忘自己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并且渴望揉合新旧知识,力创先河。
先进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数千年来中国在固有的历史与文化长河里,素来不乏科学与技术探索的痕迹,就拿古时候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例,便足以证明我们对世界科技具有重大影响力,其实我们老祖宗对天文历法的探究,历代先贤对中国语言文字的钻研与推动,亦一直默默为世界文明加添浓墨重彩,而结合东西文化科技,则是今人的责任。
也许接受过当代教育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就是在不断开辟创新的领域与道路上,再三好好审视与挖掘中华文化的结晶瑰宝,希望能借助深厚的传统智慧,强化自己的认知与技能,为建设美好明天注入无限可能。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炎黄子孙薪火相传的使命,那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为地球文明作出贡献的重要基因。
科学的尽头究竟是不是玄学?这问题终归得由专业的科学家去验证,而对于玄学能否解释自然科学这个命题,身为阴阳五行学说研习者,本人却深感兴趣。在经过近十年长时间认真学习研究,并通过多方面演绎推敲和应用体会之后,我决定自告奋勇,尝试从六十甲子的角度,并以理法和类象为基础,跟大家一起展开检视与探讨。
因为不是科学家,所以我尝试用五行学去探讨的自然科学,只能局限于过往接受的教育与日常认知的层面,不过这对一般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应该已很足够,因为自从踏入21世纪,我们对科学与科技的认知并不缺乏;当然我也会利用网络搜寻与AI咨询,去扩大自然科学的涉猎范围,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尽量减少不必要谬误。
是次六十甲子专题探讨同样将依次从甲子日开始,每天论述一组干支,直到癸亥日为止;探讨的自然科学内容,则会按天、地、人、事、物五个角度来展开论说,即从时间、环境、生命、事态与物体五个环节进行事实列举与理论分析,以便观察传统学问与现代科学之间的联系或启示,从而论证阴阳五行学说的普及性与适用性。
究竟阴阳五行学是不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个人认为这完全取决于大家是否秉持活学活用的态度去求知和治学。当我们认知到原来阴阳五行极有可能是一门跟时空有关的学问时,大抵就能接纳它为何可以旷古烁今并且得以广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阴阳五行其实也只是其中极小部分,由此可见复兴中华文化的确任重而道远。
撰写六十甲子研习专题已经超过五年,三十多个主题一直遵循五行结构开展,内容也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详情请参考文章【人生导航索引】一文。时代与环境不断演变,我们对人事物的理解也不断更新,六十花甲在道、法、术、势等不同层面却一直给予我们玩索与探求的动力,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研习心得,实属荣幸。谢谢您的支持!
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