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看了之前貌似口碑不错的《银河补习班》有些看法不得不发一下。
1、对于目前的教育体制,我们提问题的同时,也要给出自己的建议,而不是一味的抨击而视现状而不顾。
学校、家庭,老师、家长,根本上不上对立面。他们不是你的敌人。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先的想想,是不是自己没有用功,是不是懒惰,有没有把课堂上的内容都搞定了?有没有下来再去复习,再去预习等。应试教育是不好,但是逃课、迟到、不做作业就好吗?我们现在有些家长,天天说的美国教育好,但是真正的,是否自己去过美国,看过美国的那些学生的学习环境呢?美国的学生,难道学习就不需要刻苦,就能轻松搞定那些常青藤?
有梦想,所以我们就要追逐梦想不假,但是我们不能否定那些刻苦努力学习的别人,他们没有梦想。
梦想和努力、刻苦是不冲突的。建立在兴趣上的梦想,会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去学习,掌握那些知识是实现梦想的途径,但不能否认,掌握知识的过程,的确也蛮辛苦的,屈原的离骚中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追求心中的梦想,追求做人的真谛,从本质上,和辛苦并不违背,虽然求知的路是漫长艰辛的,我们会时而清晰,时而迷茫,但是目标坚定,会让我们更加踏实、稳健的走好每一步。求知的过程,往往也是孤独的,每个人都有过挑灯夜战,别人已经睡了,而我们还伏案在桌前,为解一道题,为写一篇文而努力,这个过程,身体是累的,或许心里也会累的,但由兴趣支撑着,由热情鼓舞着,我们会让自己克服那些不舒服。最终目标的实现,不就是这么一步步蹒跚而达成的吗?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鼓励孩子,去勇敢的去探索,去克服内心的煎熬,去调整心态。而不是想当然的抨击别人都是没有梦想,别人都是行尸走肉,别人都是教育制度下的试验品。
2、一个人的自信是建立在自己不断的达成自己的目标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空想出来的,也不是靠鸡汤就能浇灌出来的。
剧中的马浩文,作为一个父亲,动不动的就冒几个金句,来鼓励孩子,而真正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貌似并没有做些什么,陪伴孩子的小学期间,完全错过,这是剧情使然,但后来和孩子住在一起,剧中并没有体现出来,说什么学习要靠他自己,我想问,孩子学习中,具体遇到是不会解的题,难道靠孩子没有用心听讲,基础不扎实,就能自学成才的解决了?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也都遇到过想不通的难题,坐在桌子前冥思苦想也不得解的时候,非常需要家长、老师或者同学的一个提示,而剧中全没有,而是就这样轻猫淡写的把一个天才少年烘托出来的电影,我觉得还是不太合适大众。你想想,你孩子天天咋教都教不会,家长还要耐着血压升高,脑梗的风险去耐心陪伴孩子,人家电影里孩子看看武侠小说最后就成为宇航员,还咋让普通大众过活呢?
你在他该努力的时候,告诉他去逃课去聆听大自然,那他该去认真体验大自然的时候,你该告诉他干啥呢?
作为家长,现实中真的不容易,我们需要耐心的陪伴孩子,一开始入学就要陪伴他们,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刚入学,作业就是最基本的学习态度,家长就该用告诉孩子,这是你人生的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当孩子们建立起责任意识,他才会对今后的每个阶段,有所担当。学生阶段,要努力学习;成人了,要努力工作;作为家庭的一员,要努力为家庭负责;你做好了每个人生阶段的事,那么自然这个阶段达成的每一个小成就,也都回馈你更加自信的能胜任之后的每一个阶段,每个角色。
3、世界的立体、丰富的,周边的人是多样的,不是脸谱式的存在。
剧中曾不止一次表现出马浩文出狱后邻居的刁难,大家质问他贪污了多少,使得设计的桥塌了;大家围堵到家门口,谩骂他给大家的带来的损伤。这些剧情,本质上都是在表现马浩文的悲惨,但是,我们现实中,这种情况真的会真是存在吗?都9102年了,信息如此透明的年代,被一群同单位的人来围攻,那群人不是帮凶才怪。电影要表现的真实才能服众,而不是把矛盾的焦点这么想当然的聚集。
还有马浩文的前妻,马文的妈妈,时不时的说自己的孩子笨,笨的将来只能街头当小贩,但又要他努力考清华北大,这导演的逻辑要不是太肤浅,就是太恶毒。能知晓清华北大的高素质妈,缺低俗的天天责骂孩子笨吗?剧中这样的安排,唯一的目的,又是在衬托马浩文的伟大,可是真不知道当初他们俩是如何凑在一起做夫妻的呢,脸谱了一个妻子,孩子的妈,让剧情固然更聚焦,但也更加让人不想看下去。
此外还有学校的阎主任,表现的如同一个监狱的典狱长,每天面对一群像囚犯一样的学生,死板,生硬。固然现实中会存在这样的人,但在我们已经讨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多年之后,还存在这么一个不尽人情世故,唯分数说话的刻板老学究,简直是侮辱了老师这个职业。我记得二三十年前,我们市里的教委也经常要组织各个学习的老师相互学习、讲课,经常探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企是一成不变的窝在一个校园里不思进取。电影可以去质疑教育体制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但一定不要去为了抹黑而抹黑。教师不容易,记得我们上初中的时候,一个班,少说也有60多号学生,老师们天天备课教课,完了后还要批改,自己也有家庭,家庭中也是父母妻儿等等,哪还有时间来针对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想方设法的讽刺挖苦。所以,客观真实是最好的奥斯卡,靠贬低别人,来衬托自己,太过了就让人反感了。
当然,这部影片还是有值得我们感动的地方。
比如,当马浩文看着孩子笔划着墙上,自己长出了那么一大截的时候,一下子愣住了时的感慨,我想这个是每一个父亲都会自然而生的感情。不要说错过了孩子那些年的陪伴,就是一天天看着孩子长大,当有一天蓦然回首的时候,心中的那份父爱的真情也是油然而生的。我记得我小时候,在我的房间的门后,也曾用铅笔画过一道道身高的印痕。后来成年后,有一次父母提及时也是一样的感慨和表情,所以相信这类深入情感的情节,也是最真实的,最打动观众的。还比如,马浩文在孩子睡着后,还在为生活而努力工作着,且不说是在写申诉材料还是在画设计图,父母作为孩子幼年时候的保护者,屏蔽了很多外界的杂乱,而展现给孩子的,一直是一种勇敢和坚强,这也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和担当,我们为这种真实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