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瞬间周围小伙伴都开始写作了,有人开了自己的公号,有人开始为平台供稿,有人与大V合作出书,满满地正能量。
也许前期积累不够,当我真正跟随小伙伴开始写作时,才发现写作真的挺难的。
看着他们个个一路高歌的前进,自己却裹足不前,我陷入阵阵焦虑。一遍遍刷着简书,期待着标签处的小红点。不知何时,它反而成了写作唯一的目的。
也是在此时,我开始问自己下面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写作?
不似以前,书生就是穷酸的代名词,如今很多人靠写作功成名就,如唐家三少、刘慈欣、郭敬明、咪蒙等。也有人因结缘写作,能力得到指数型提升,如六哥、猫叔等等。
我曾问过很多人“为什么写作?”,得到很多答案。有人说为了出名,有人说为了能赚更多钱,也有人说为了成长,还有人说没有原因就是热爱。
最让我感动的回答是:为了当有一天,我走不动了,翻开以前文章,回忆如电影般展现,那艰辛的、苦涩的、感动的、幸福的统统都在,我想那刻的我会感恩现在的自己。
虽然,我还未能达到上面的层次,但也开始思考。
先得承认,我乃一介俗人,曾想过通过写作产生经济价值,但现阶段功力欠缺,所以仅限想想。
但通过这段时间写文,我知道我爱上了它。不是以往三分钟热情,是真真正正的喜欢,它成了唯一想坚持到天荒地老的事情。
我喜欢写作带来那些从未尝试过的体验,喜欢一看到好素材就放到自己素材库的感觉,喜欢遇到事情以写作者角度思考的感觉,喜欢为了学习广泛阅读的感觉,喜欢因写作而结识的优秀朋友,当然更喜欢自己的文字被大家认可地感觉。
所以我会写下去,你呢?
写作是什么?
以前一直不知写作是什么。年幼时认为只有那些知名作家才配的上写作,所以那时很少提笔;后来觉着写作、写作不就是去写去做嘛,从而导致写了无数自嗨的文字。
最近在上韩大爷写作课,觉得他对写作的理解,解决了我多年困惑。
他说,除了正统文学,现在大多数网络写作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与观点的“传达”。
信息,即指生活中的客观事实、故事等;观点,即对事实、故事的主观感受和价值评判;传达,包含了三个重点,传播者、媒介、受众。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他解释出了别样的深意。
“下了一周雨,感觉自己快发霉了。”前面是信息,后面是观点,那具备这两点是否便是写作了?其实远远不够,它少了最重要的“传达”。倘若仅仅是这种陈述,往往会造成“传而不达”,这就如同自言自语基本不会产生回应一样。
但如果考虑到受众,例如家人,“下了一周雨,感觉自己要发霉了,你觉着呢?”或“下了一周雨,感觉自己要发霉了,不如咱们来看个电影吧?”如此便会产生更多回应。写作也是如此,倘若我们所写的文字,是希望得到传播,那更需将受众感受考虑在内,想想自己的文字能带给受众什么?(当然心情日记类除外)
写作是一种传达,不光要“传”,别忘了“达”。
怎样坚持写?
至于,如何坚持写作,通过各类书籍和课程总结如下几点。
首先,得有料,需要建立自己的素材资源库。
李敖曾在节目上说: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下来,把这本书给分尸掉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把它分出来了,排出来,两本书就变成一本书。不要说躺在那里看书,看完了这本书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不对,看完了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五马分尸,这本书进入我的数据夹才算看完这本书。
李敖这样的大师都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夹,何况我们呢?于是,慢慢开始培养收集能力。现在每当看到好的素材,我总会在第一时间将其放进云笔记,并对其进行归类,拆分。
其次,刻意练习,从语言流畅性开始。
刚开始写时总想文笔优美,华丽的辞藻反而让文章失去意义。写作课上韩大爷说,语言的流畅比堆砌辞藻重要太多。课后反思,假如自己是读者,倘若一篇文章语言表述混乱,即使辞藻再华丽想必也不愿继续读吧。
如何练习呢?从一副画、一个电影镜头、一个故事开始吧。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不用多深奥的词语,只需语句清晰的描述看到的内容,再根据自己的文字脑补描述的画面,对比原材料寻找差距,就这样开始吧。
最后,尽量做到知后再言。
上文说写作是一种信息和观点的传达,既然要传达于他人,写作者最好比读者对问题的理解深一层度。我们写文需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一篇文章的影响力不可估量,所以纸上谈兵不可取。
再换个角度说此问题,只有我们的层次高于读者,读者才会觉得读文章有用,才能追随作者的观点。读者的能动性不正是写文者的追求吗?
那如何做到“知”呢?学习吧、阅读吧,就像婴儿从零开始认识世界那样。
写作很难,坚持更难,但那又怎样呢?我们还不是都在坚持。
写作路上风景很美,你要不要加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