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使我感触很深。本文的作者海伦·凯勒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演讲家,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了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她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文字。
海伦的一生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写了14部作品,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海伦·凯勒和拿破仑是19世纪两个最杰出的人。”
这是一段多么励志的简介呀,让人在心生羡慕、敬佩的同时也在思考,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身体残疾的海伦走向成功的呢?那就是——坚持。
01坚持学说话
海伦开始学习讲话是在1890年春天。一直以来,她内心总是有种强烈的欲望,那就是能够发出声音。她觉得用手写单词的方式交流,总是会有种约束感。这种约束感让她越来越烦躁不安,她一直坚持不懈地动动嘴唇、用用嗓子。
亲友们担心她的这种努力换不来什么回报,反而会让她灰心丧气,也试图让她放弃这种努力,但她毅然决然地坚持下去了。后来亲人们在听说了另一个又聋又盲的女孩郎西尔德·卡塔学会说话的故事后,也就没有阻止她尝试学说话了。
起先,她日以继夜地努力练习发音,但还是只有关系亲近的朋友才能理解她的话;之后,她也需要莎莉文老师不时的帮助,才能让她的发音更清晰,让她学会拼读。时至今日,她每每发错音,莎莉文老师还会提醒她注意。
她的任务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她常常感到疲惫不堪、灰心丧气,但是到了新的一天,一想到马上就要回家去向她的亲人们展示学习成果,她又会重振旗鼓,迫切希望她的努力能换来亲人们的笑脸,得到他们的认可。
对于盲童而言,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第一次说出那些从未耳闻过的单词时,内心的激动和狂喜——就像是冲出了死寂的牢笼,走出了没有爱、没有鸟儿啁啾、没有优美旋律的沉寂世界。最后海伦能够说话了,再也不需要翻译了。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都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02坚持写作
海伦在学会说话的那年秋天,莎莉文老师跟她描述了深秋落叶之美,就是这段描述唤醒了她的记忆,于是迫不及待地坐在桌前埋头疾书,生怕灵感溜走,她文思泉涌,沉醉在写作的乐趣当中。
那时候她只一心吸收听到、读到的东西,完全没有考虑过版权著作的问题,后来被最好的朋友阿纳戈诺斯先生的误解,认为她是剽窃别人的成果,再把成果展现在他眼前,以博取好感。
海伦被带到调查“法庭”,接受帕金斯盲人学校教职工的盘问,而且莎莉文老师也被要求暂离。他们翻来覆去地审问海伦,似乎就是企图迫使她承认曾经听过《霜仙》的故事。在面对这种打击时,她精神崩溃,哭得一塌糊涂,感到全身恶寒,曾经一度地认为自己活不过明天,从来没有哪个小孩尝过她手中的这杯苦酒。
从此以后,海伦心头就笼罩着一片恐惧,被质疑和不安包围着,生怕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思想。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使是给母亲写信她也会非常惊恐,一遍遍地读着信上的语句,直到肯定它们不是从哪本书上听来的。要不是莎莉文老师坚持不懈地鼓励,她可能早就放弃写作了。
最后,海伦始终抱着自己能够做到用真正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经验这种想法,期待着、坚持着,同时摆脱《霜王》事件给她造成的心理阴影。 有了这次痛苦的经历,也让她认真思考有关写作的问题。她的头脑更加清醒,更加理解了生活的真帝,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创作了14部作品。
生活最难的部分不是让自己免于疼痛,而是如何在受伤之后,依然愿意冒着疼的风险,积极尝试,坚持努力,拥抱更多可能性,生生地把那些黑暗的日子变成过去,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03坚持自己的梦想
1896年10月,海伦进入坎布里奇女子学校就读,为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做准备。那时,她的朋友们都很诧异为何她发音能如此清晰,她说:“将来我要上大学——而且要上哈佛大学!”
就这样,上大学的梦想在她心里生了根发了芽,逐渐变成热切的渴望。这个渴望让她不顾亲友们明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同听力、视力正常的女孩子们展开了一场学位争夺竞赛。这个渴望到后来已经变成了她的一个明确目标,她决定进入坎布里奇女子学校。这是她能进入哈佛,实现她梦想的捷径。
她第一年的课程有英国历史、英国文学、德语、拉丁语、算数、拉丁文写作,还要参加一些偶尔举办的专题讲座。虽然她已经有了英语、拉丁语、德语的一些功底,但是对一个听力视力都不正常的学生来说,学习上还是有很多的障碍,在朋友的帮助下,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还有格罗特夫人和校长吉尔曼不辞辛劳地为她上课,同一些听力视力正常的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一起大声背诵感兴趣的文章。最终通过了拉德克里夫学院的初试,德语和英语还拿了“优”。
就在海伦开始克服各种困难的时候,格尔曼先生认为她学得太累了,应该在学校再待上三年。最后,因为吉尔曼先生跟莎莉文老师的意见分歧,母亲决定让海伦和妹妹米尔德里德一起从坎布里奇女子学校退学,在家里自学。
尽管如此艰难,但是她并不埋怨任何人,不管拉德克里夫学院的考官们在她前进的路上无意地设置了多少障碍,她都可以欣慰地告诉自己:我成功地跨越了所有障碍!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在1900年的秋季,她才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梦想,关键是你愿不愿意付出,既要忍得了追梦的孤独,也要学会通过信赖的力量让自己更好的成长,让自己离这个梦想近一点点。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梦想与实现梦想之间,只差一个“相信”与一份坚持的距离。
04贵人相助
海伦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取得成功,离不开莎莉文老师无私的奉献和伟大的付出。
海伦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候是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老师到她家的那一天,那天是1887年3月3日,她六岁零九个月,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时,把爱的光明照亮了海伦黑沉而又寂静的世界。
在海伦学习文字单词时,因为不听从莎莉文老师教的知识,而大发脾气、肆意妄为,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放弃她,而是耐心的包容她、教导她。莎莉文老师教会了她这个世界的美妙,让她学会欣赏树林中的芬芳、每片叶子的形状、她妹妹小手的轮廓和关节上的小窝,还将她的启蒙教育同大自然紧密相连,让她坚信“花儿鸟儿都是我快乐的小伙伴”。
海伦文中写道:莎莉文老师跟我如此亲近,我们相亲相爱、难舍难分。我对美的欣赏和喜爱,到底有多少来源于我天生的审美,有多少来源于老师的影响,无论如何我也分不清楚了。我感觉她和我已经合为一体了,我永远跟随她的脚印前进。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她、属于她。我所有的才智、抱负和快乐无不是被她温柔的爱唤醒的。
有的时候,海伦灰心丧气了,恨不得背弃自己所有的理想时,特别是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莎莉文老师身上的时候,莎莉文老师永远陪伴着她、安慰她、鼓励她,是她所有朋友中唯一永远挺身在前、为她披荆斩棘的人。
韩寒说:“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
人生最大的运气,莫过于有人可以带你攀登更高的山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有贵人相伴,生活便如虎添翼;有贵人相助,人生便锦上添花。
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一件事;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
成功,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