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直高温,对于井下环境来说,更加的艰苦,今天在井下呆了一天,主要职责是开皮带,由于盾构机的特殊原理,工作产生的粉尘比较大,机器运转产生的高温,风筒风量的较小,导致了整个巷道,烟尘弥漫,温度居高不下,而看皮带这个工作,并不需要高强度的劳动,只需要坐在那个地方,有专门的一条风管吹着,旁边还有水管,可以洗手,往身上冲,以达到降温的效果。
如果说你觉得看皮带这个活还可以,那我只能说你对井下环境一无所知,我上面介绍只是简单的知道了高温,具体有多高?38度。闷热,潮湿,粉尘大到看不清两米远的地方,带着安全帽,帽带,带着大口罩,分分钟送走人的。目前出勤人数下降了一倍,可谓是叫苦连天,天地不应。
按照有关规定,掘进巷道工作面温度达到35度之后,必须要缩短工人作业时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温度。只是最近的高温,加上更换风机导致这几天的异常,相信随着风机的更换,这个问题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那不禁要说了,和班组建设有什么关系呢?
越是艰苦的时候,越是考验班组的时候。
班组是一个施工队伍最基层的单位,一个班长手下一般有一个副班长,6到15名工人组成。目前常见的出勤一般是采用三八制,即8-4-0三班倒,一个队伍有三个班组,通过我的对比分析发现,一个好的班组跟一个差的班组其团队的凝聚力,工作的效率,差别非常的大。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详细说一下,班组的建设,以及个人的建议,希望有好的意见可以分享出来,多学习。
班长,一个队伍来说,班长是班组的直接领导人,队长,副队长是队伍的领导人,技术员是技术辅助,队长的左膀右臂,和副队长其实职位是持平的,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技术。班组是生产的主要执行者。
一个优秀的班组,如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12名组员为例,在岩巷掘进中为例来说明。
班长,班组的领头羊,领导意见的直接接受者和执行者,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经验丰富,一般由工作多年的老工人担任,遇事临危不乱,懂活,一个活需要几个人,大概多久能完成,心有成竹,保证在井下工作期间,不会出现忙的忙死,闲的闲死,人员使用不充分这种情况,同时具备一定的威信,能够直接命令组员,令其信服和听从,安排工作合理有序,能够在班组运行期间多出成果,且为下一班创造有利生产条件,不会出现屁股活太多的情况,基本能按时按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量。有的放矢,工作中敢于严肃,但是又有委婉,能屈能伸,有枭雄一类气质。这类人一般是万金油,什么工作都能干,都会干。
副班长,班组的第二领头羊,根据工作的安排被班长安排带领少量人员完成某项任务。特点是,执行力比较强,信息反馈比较及时,人员虽少,但出活率很高,快速有效完成是其显著特点。其经验也一般较为丰富,但某些方面可能有些缺少,如果班长请假或者有事情况下,也能独当一面,但是工作内容不能过多,过多则存在无法兼顾情况,适合单一目标集体作战。
组员
骨干组员,这类工人经验丰富,吃苦耐劳,且有一技之长,比如施工常用的打钻,操作熟练,执行度比较高。
一般组员,这类工人大部分是吃苦耐劳,思想有点惰性,或者是较为年轻,但是吃苦耐劳,思想积极向上,缺乏经验,班组中的年轻一代,但是两者能在骨干组员的引领下协助班组,副班长完成任务,施工中用大小工之分,骨干一般是大工,一般组员就是小工,但骨干组员和一般组员之间存在互相转换。
有的成员一兼任多职,比如有的副班长,会开绞车,电车,打钻,挂网,开皮带,看风机。其原因无非是少数的人去完成系统性的工作,要求一个人能干好几种不同的工作。
比如我担任技术副队长,技术工作做的比较少,大部分做的还是具体工作,比如上面提到的开皮带,开绞车,操控机器打钻,挂网,扎筋等。但是目前经验还不够丰富,管理工作正在接触,未来的方向是管理好班组。这就涉及到更进一步层次的内容,在不断的锻炼当中去总结更好的经验以及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应用。
——沈从文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