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讲究,朋友说了件事。
她有个远方亲戚,最爱对人评头论足。尤其爱评论朋友的表姐,因为她表姐很讲究,而家里又没钱,所以那位亲戚,人前人后说她穷讲究。
说她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做发型一定花了不少钱,皮鞋擦得那么亮,得用多少时间啊。家里没钱,就不要把钱和心思花在打扮上。
这个亲戚自己呢,家境比较好,80年代就是“万元户”,但做人做事十分不讲究。
家里摆设毫无章法,找个东西都得翻箱倒柜,餐桌也是油腻腻的。个人形象呢,说得好听点,叫不修边幅,常常见他裤脚一个高一个低。
而朋友的表姐,从来不理会那位亲戚说什么,即使结婚生子后,仍然是个讲究人,生了孩子才半年,她已经练出了马甲线。
她的小家,家境虽然不宽裕,但她打扫得很干净,布置得十分温馨,朋友印象很深刻的是,表姐爱写毛笔字,她的书桌案头常常有一小束散发着香气的栀子花。
每次去表姐家,朋友都觉得生活明亮了许多。
一个人的居家环境,以及他的气质、衣着、精气神,是他内心的折射,直接反映了他的阶层和幸福感。
这些外在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人的内心世界。
我们做的任何一次选择,买到每一件物品,穿的每一件衣服,其实都是自己内心,每一次无意识抉择的结果。
一个常常能感受到幸福的人,愉悦的时候,打扮自己,心情好的时候,愿意用小情趣来装点生活。
不开心的时候,更要打扮自己,更要找点小确幸,让心情明亮起来。
而那些长期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的人,因为内心的灰暗,直接反映到外在,就是类似于朋友亲戚那样的。
一个人如果嫌弃自己身材臃肿,可能穿的都是肥大的衣服,却不能坚持锻炼,无法戒除垃圾食品。
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不报希望,或者讨厌伴侣的时候,绝无心情去收拾房间,就算有时间和闲心,这样的人,也会更容易把时间花在争执和焦虑中。
这些场景,和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很吻合: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
我佩服那些家具简单,却收拾整洁的人,也佩服那些下楼倒个垃圾,都穿戴整齐的人。
那些小小的细节,藏着一个人的审美和所受的教育。
认真生活的人,仿佛自带一种清高的力量,对抗世间的粗鄙。
而我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却生活得越来越不讲究。
我们为了不洗碗,用一次性碗筷;
我们为了节约时间,宁愿吃简单的外卖,也不再下厨;
我们为了高效,擅用搜索,早已忘记认真消化一本书是多久以前。
那些精致、细腻,好像越来越少了。
生活节奏快,我们太忙,过得太慌张,没有时间打理生活,所以过得潦草吗?
不是。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你的碎片化时间里,藏着你的人生”。
日本作家桦泽紫苑,是一位著名的“斜杠中年”,他是精神科医生、畅销书作家、社交媒体大V.......,他每天在医院坐诊,工作已经很繁忙,还要每年写3本书,每天更新Facebook和You Tube。
另外,每个月还要去电影院看10场以上的电影,每个月读20本以上的书,每年两次长途旅行。
他的时间,难道不是和我们一样的一天24小时吗?
他在《过目不忘的读书法》里提到了他的时间利用方法。说他读书完全是用碎片时间完成的,而他的碎片时间主要是通勤时间,也就是等待地铁和坐地铁的时间。
所以,不是我们没有时间打理生活,而是没有心情打理,或者缺乏时间管理方法。
是因为穷,买不起想要的东西,去不了想去的地方,所以我们的生活只能潦草吗?
不是。
讲究生活质量,其实和钱无关,是一种自尊和自重。
就像朋友的表姐,即使家境不好,她也能做出从心的选择,尽可能地让自己和家人,过得舒适。
无法用钱买到的东西,她用心来弥补。
衣服可以是旧的。她在儿子磨破了的裤子上,绣上恐龙,儿子穿上这条裤子,像恐龙一样大摇大摆走路的神气样,比买了条新裤子更开心。
房子可以是小的。她有自己的一套家居整理术,利用各种空间做收纳,台面放摆件,她的家里,每个角落都充满了舒适和美感。
所以,穷不是我们随意对付生活的理由。
贵族可能是我们普遍认为生活最讲究的一类人了,但我们说三代人才能养出一个贵族,意思是第一代提供资本潜力;第二代创造物质资本;第三代产生精神价值。
可见,要成为一个贵族,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贵,更是精神上的“贵”。
对待生活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掌控能力。
生活总有苦痛的时候,一个人在岁月静好的时候讲究容易,面对生活的颠簸,还能讲究的人,太难。
这样的人,有强大的内心,他们能让生活变得更属于自己,用自己的感受和能力,来改变和操纵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操纵。
1957至1978年,二十年间,作家木心多次入狱。坐牢期间,他受尽了折磨,断了三根手指。
最后一次出狱,已经50多岁,所有人都以为,等他爬出来时,肯定是驼背、沮丧、老态龙钟、邋里邋遢了。”
可木心出狱的时候,仍然干净敞亮,腰杆坚挺,裤子还有笔直的缝。
梁文道看到木心年轻时候的照片,不禁感叹:他神情那么坚定,精气那么足,这不像是坐过牢的人啊。
像木心这样的讲究人,奋力把生命活出质量的人,怎会随便向命运屈服?
一个人真正的品质生活,其实在于对生活的态度,既有接受最好一面的能力,也有面对最坏一面的坦然心态。
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并为此竭尽全力,面对不如意时,也有一颗从容强大的内心,去承受一切。
就像木心在狱中写的:“幸福到底是什么个样子的?像塞尚的画那样子,幸福是一笔一笔的。”
生活,就是我们自己一天一天,像画画一样,勾勒出来的。每个人的画都不一样,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画好看,希望自己是幸福的。
我们普通人,可能体会不到生活大起大落,但我们整理房间、插一瓶花、抹身体乳,每一个善待自己的时刻,其实也是一个整理内心、重塑自我的过程,这些时刻,让人更有敏感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有这些美好打底,我们才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让人崩溃和沮丧的那一面。
有一次陈丹青问过木心:“怎么成为艺术家?”
木心回答:“连生活都要成为艺术。”
讲究的人,认真生活的人,都是艺术家。每一个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时刻,都是闪光的瞬间。
把有限的时间过得有价值,是对时间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