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颍川单县滇南宗盟经略碑序》人物考
一、《颍川单县滇南宗盟经略碑序》涉及人物事件
户籍 | 人名 | 事件 |
---|---|---|
徐州 | 时溥 | 二后裔蕃青、徐间。 |
建康 | 将仕郎某 | 宋南渡(约1126年——1127年),将仕郎某,始籍建康。 |
顺天 | 时寿三 | 1、元末,寿三、福四兄弟,避兵相失。 2、寿三之裔,建康者。扈明成祖驾,入籍顺天。 |
吴中 | 时福四 | 1、元末,寿三、福四兄弟,避兵相失。 2、避兵者散处吴中。 |
徐州 | 东塘公 | 又徐州东塘公与赠公同商称昆弟 |
徐州 | 时正生 | 东塘公之子 |
徐州 | 时正健 | 东塘公之子 |
徐州 | 赠公 | 又徐州东塘公与赠公同商称昆弟 |
滇南 | 侍御公 | 在万历朝,与同宗称谓有:寓鲁、寓燕、寓吴之目,盖以徐州为宗也。 |
滇南(白下) | 先君子 | 1、康熙辛卯(1670年),先君子赠大夫。与颍川同宗叔光烈号口相遇闱中,序谱牒。 2、单县有北谷公讳为焕也,与先伯先君子称昆弟。 |
滇南 | 近泉公 | |
滇南 | 时辙,名钧厚 | 1、雍正癸丑(公元1737年),辙与滇南宗弟馀同登进士,均相见于客邸。明年,以庶常乞假旋吴,遍语诸昆季以榜下,相值之。程万告予以祖籍上元。 2、乾隆丙辰(公元1737年),辙赠程万诗有: “四人兄弟两同年“之句。 3、岁戊午(公元1738年),钧班弟从南溟弟手抄颍川世系图授之辙。 |
滇南 | 时钧班 | 1、乾隆丙辰(公元1737年),钧班弟捷南闱,钧班弟获眷入都。 2、岁戊午(公元1738年),钧班弟从南溟弟手抄颍川世系图授之辙。 3、壬戊(公元1763年)正月,南溟将会校南宫寓斋留坐。 |
滇南 | 时轼 | 乙卯(公元1705年)春,轼应举京兆,与滇南兄远相聚燕台。 |
滇南 | 时远,字程万 | 1、乙卯(公元1705年)春,轼应举京兆,与滇南兄远相聚燕台。 2、雍正癸丑(公元1737年),亦以拨萃贡成,均相见于客邸。是秋,留都门。 3、乾隆丙辰(公元1737年),远隽北闱,钧班弟捷南闱。辙赠程万诗有: “四人兄弟两同年“之句,四人聚晤一堂。 |
滇南 | 时馀,字熙万 | 1、雍正癸丑(公元1737年),辙与滇南宗弟馀同登进士,均相见于客邸。 2、是秋,归省。 |
颍川 | 荣皋叔 | |
颍川 | 时鳌,字南溟,荣皋之子 | 1、戊午(公元1738年),鳌字南溟,登贤书。 2、手抄颍川世系图 |
滇南 | 时恒,字贞万 | 壬戊(公元1763年)正月,南溟,适滇南弟恒字贞万寓书至, |
颍川 | 时文 | |
颍川 | 时明 | |
淮 | 时义 | |
时升 | ||
颍川(白下) | 时光烈,号口 | 康熙辛卯(1670年),先君子,与颍川同宗叔光烈号口相遇闱中,序谱牒。 |
颍川(白下) | 孝廉公,讳玘授,号期五。 | 亦在白下 |
颍川(白下) | 时方济,号梅舟 | 秋榜发,梅舟公获隽。 |
颍川(白下) | 时方熙,号录皋 | 秋榜发,期五计偕(梅舟公)北上。 |
颍川 | 孝廉公,名亮功 | 曾抵金陵展拜祖祠 |
单县 | 北谷公,名为焕 | 康熙葵末(公元1703年)武进士,任崇川游击。与先伯先君子称昆弟。 |
单县 | 时作楫 | 其子作楫、作霖皆单县文学。 |
单县 | 时作霖 | |
常熟 | 牧州副宪 | |
常熟 | 湖皋公 | 牧州副宪之孙,隆庆庚午(1570年),侍御公与常熟湖皋公壮行,相遇棘院。 |
二、部分人物史料
1、时溥
[后晋]刘煦《 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时溥,彭城人,徐之牙将。黄巢据长安,诏征天下兵进讨。中和二年,武宁军节度使支详遣溥与副将陈璠率师五千赴难。行至河阴,军乱,剽河阴县回。溥招合抚谕,其众复集,惧罪,屯于境上。详遣人迎犒,悉恕之,溥乃移军向徐州。既入,军人大呼,推溥为留后,送详于大彭馆。溥大出资装,遣陈璠援详归京。详宿七里亭,其夜为璠所杀,举家屠害。溥以璠为宿州刺史,竟以违命杀详。溥诛璠,又令别将帅军三千赴难京师。天子还宫,授之节钺。
及黄巢攻陈州,秦宗权据蔡州,与贼连结。徐、蔡相近,溥出师讨之。军锋益盛,每战屡捷。黄巢之败也,其将尚让以数千人降溥,后林言又斩黄巢首归徐州,时溥功居第一,诏授检校太尉、中书令、钜鹿郡王。宗权未平,仍授溥徐州行营兵马都统。
蔡贼平,硃全忠与之争功,遂相嫌怨。淮南乱,朝廷以全忠遥领淮南节度,以平孙儒、行密之乱。汴人应援,路出徐方,溥阻之。全忠怒,出师攻徐。自光启至大顺六七年间,汴军四集,徐、泗三郡,民无耕稼,频岁水灾,人丧十六七。溥窘蹙,求和于汴。全忠曰:“移镇则可。”然之。朝廷以尚书刘崇望代溥,以溥为太子太师。溥惧出城见害,不受代。汴将庞师古陈兵于野,溥求援于兗州。硃瑾出兵救之,值大雪,粮尽而还。城中守陴者饥甚,加之病疫。汴将王重师、牛存节夜乘梯而入,溥与妻子登楼自焚而卒,景福二年四月也。地入于汴。
2、时方济
[清]乾隆17年王敛福《颍州府志》卷之七 选举表
时方济,阜阳,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举人
3、时方熙
[清光緒]沈葆楨、吳坤修等修《重修安徽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乾隆 选举志
恩贡 时方熙
4、时亮功
1)、 [清]陈钊钟修 李其馨等纂《赵州志》卷之三 文行
时亮功,字钦之,清康熙已卯(1699年)举人。性磊落豪放,聆尚气节,诗文极敏捷,首以礼经授徒,立教严而有法,遊其门者多名士,两上春官不第,遨游吴楚间,所著有:仙槎草、快游集、蜀遊草、石头吟等集。
2)、 [清]陈钊钟修 李其馨等纂《赵州志》卷三 坊表
清,时亮功,以子远、馀贵,赠文林郎,妻苏氏、杨氏,赠孺人。
5、时远
1)、 [清]陈钊钟修 李其馨等纂《赵州志》卷二 选举
时远,乾隆二年丁巳恩科(1737),进士, 临安府教授
2)[清]陈钊钟修 李其馨等纂《赵州志》卷二 选举
时远,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
3)、 [清]陈钊钟修 李其馨等纂《赵州志》卷之三 文行
时远,字程万,号麟川,乾隆丙辰以拔贡领北乡蔫,丁己成进士,任临安教授,工草书,弟馀,字熙万,号鳯川,癸丑进士,宰江西乐安县,清慎持躬先,劳属己。
4)、 [清]陈钊钟修 李其馨等纂《赵州志》卷三 坊表
清,时远,以临安府教授,赠文林郎,妻杨氏,赠孺人。
清,时远,以子奉天、畏天,赠文林郎,妻杨氏,赠孺人。
6、时馀
[清]陈钊钟修 李其馨等纂《赵州志》卷二 选举
时馀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 进士, 乐安知县
[清]陈钊钟修 李其馨等纂《赵州志》卷二 选举
时馀,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
7、时鰲
1)、[清]乾隆17年王敛福《颍州府志》卷之七 选举表
时鰲,阜阳,乾隆三年(1738),举人
2)、 [清]道光九年刘虎文、李复庆修《阜阳县志》卷十三 人物 文苑
時鳌,字南溟,性颍异,博览群书,尤肆力于唐宋八大家,为文恣肆,汪洋异恒蹊。乾隆戊午举于乡春闱,屡躜后值某翰林充,会试房考,与有连欲,曲为汲引,鳌谢曰:科名讵可夤缘得乎?遂不入场,归里教授,生徒多所成就,好著述,卒后稿佚,今存者批解《杜诗提要》若干卷、批解《金正希文》二卷,自订文稿数百篇藏于家。
8、时为焕
1)、清 岳浚《山东通志》卷十五之三 选举三 武举考:
丁卯科 康熙二十六年
时为焕 单县人
2)、清 岳浚《山东通志》卷十五之三 选举三 武举考:
癸未科 康熙四十二年
时为焕 单县人
3)、赵宏恩《江南通志》卷一百十一 职官志 武职:
鎭守苏州水师总兵官 右营 游击 时为焕 山东人 康熙四十六年任
9、时光烈
时光烈,阜阳人,清乾隆年间人,颍州府学生员。
(清)王敛福纂修《乾隆颍州府志》艺文志:
《疏浚清河记》 阜阳 生员 时光烈
三、部分人物世系
1、徐州时溥世系
一世 | 二世 | 宋南渡(约1126年——1127年) | 元末 |
---|---|---|---|
时溥 | ? | 将仕郎某 | 时寿三 |
时福四 | |||
? |
2、滇南时亮功世系
一世 | 二世 | 三世 |
---|---|---|
时亮功 | 时远 | 时敬天 |
时奉天 | ||
时畏天 | ||
时馀 |
3、单县时为焕世系
一世 | 二世 |
---|---|
时为焕 | 时作楫 |
时作霖 |
4、常熟牧州副宪世系
一世 | 二世 | 三世 |
---|---|---|
牧州副宪 | ? | 湖皋公 |
5、颍川荣皋公世系
一世 | 二世 |
---|---|
荣皋 | 时鳌 |
6、徐州东塘公世系
一世 | 二世 |
---|---|
东塘公 | 时正生 |
时正健 |
7、滇南时鳌世系
一世 | 二世 |
---|---|
先君子 | 时辙 |
8、颍川世系
一世 | 二世 |
---|---|
颍川始祖(自山东单县来颍) | 时文(颍川) |
时明(颍川) | |
时义(迁淮-迁金陵-迁滇南) | |
时升 |
附:颍川单县滇南宗盟经略碑序
颍川单县滇南宗盟经略碑序
尝读高祖侍御公所辑家世系序云:徐州牧时溥,封巨鹿,二后裔蕃青、徐间。宋南渡,将仕郎某始籍建康。及元末,寿三、福四兄弟避兵相失。寿三之裔建康者,扈明成祖驾,入籍顺天。避兵者散,处吴中。闻之近泉公曰:常熟有牧州副宪,皆吾宗也,自吾幼孤而往来绝矣。隆庆庚午,侍御公与常熟湖皋公壮行,相遇棘院,乃副宪孙也,思近泉公之言,遂联为一族。又徐州东塘公与赠公同商,称昆弟,其子名选:正生、正健,皆往来敦睦。而侍御公在万历朝,与同宗称谓有:寓鲁、寓燕、寓吴之目,盖以徐州为宗也。康熙辛卯,先君子赠大夫,与颍川同宗叔光烈号口相遇闱中,序谱牒,出闱,适先伯孝廉公讳玘授号期五,亦在白下,遂定期聚会。颍川诸伯叔辈方济号梅舟、方熙号录皋,凡与宾兴者十有三人,彬彬称盛,既序雁行,各留世系,联诗赠别,与侍御公之遇湖皋公,后先符合也。秋榜发,梅舟公获隽,期五计偕北上,与梅舟公往来无间。未几,两先伯相继殁,不通问者一十余年。盖颍川去嘉千七百里,道之云远,曷云来乎?后二十有四载,雍正癸丑,辙与滇南宗弟馀,同登进士。馀,字熙万;兄远,字程万,亦以拨萃贡成均,相见于客邸。程万告予以祖籍上元,寄居滇南十有四世矣。宗伯孝廉公名亮功,曾抵金陵展拜祖祠,与先侍御公称留籍建康之语适相证焉。是秋,熙万弟归省,程万兄留都门。明年,辙以庶常乞假旋吴,遍詴诸昆季以榜下,相值之。故未尝不能不叹,水源木本,必有所自,而聚合之际,又若有天假之缘者。乙卯春,颍川姚司训名绅,来嘉秉铎,以门婿之亲,蓉皋叔附书于姚,追朔卯秋后邦口,契阔之踪,并讯辙之世系。盖先大夫与蓉皋叔相晤,序谱系时,辙名钧厚非今名也。是前存钧班弟处,口口,钧班弟因客访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还朝不获偕也。是年,伯兄轼应举京兆,与滇南兄远相聚燕台。越明年,乾隆丙辰,远隽北闱,钧班弟捷南闱。辙赠程万诗有: “四人兄弟两同年“之句。程万既联捷春官,熙万需远亦至,钧班弟获眷入都,四人聚晤一堂,雍雍怡怡也。岁戊午,颍川荣皋叔之子,鳌字南溟,登贤书,钧班弟公车来昕夕遇。从南溟弟手抄颍川世系图,授之辙,较之辛卯所录者,更为详备。维时,程万亲老就教职,先归滇南,熙万需次铨曹假,馆西山冀,南溟未得相见,彼此怅然,益信聚合之有天焉。又三年,壬戊正月,南溟将会校南宫,寓斋留坐,适滇南弟恒字贞万寓书至,书中序入滇末则,始迁祖讳义,南溟同告辙曰:“颍川始祖,自山东单县来颍,生四子:曰文、曰明、曰义、曰升。今余文、明二支在颍;相传义迁于淮,淮去金陵不远,现滇南之谱相同,或者其是欤!当为书致滇南吾弟:始祖义以上全谱与颍川谐考证之,勿以道远而莫问也。南滇始祖自颍复归于单,必得单县之谱,而世系始明也,此亦探本之论也。单去徐州仅百里,徐之族人,近口往来者,单县有北谷公讳为焕也,康熙葵末,武进士,任崇川游击,与先伯、先君子称昆弟,其子作楫、作霖皆单县文学。北谷公尝至嘉,辙才童时,拜见谷舟中,伟躯白髯,年将古稀,犹能馅二升饭。云弟曰:所留谱系,高曾以上弗及也,倘异日,南滇求而得之,不亦大快乎哉!夫夫尊祖故,敬宗故,合族合族,凡吾宗,盟其共体,以此意也。
——以上断句有错处请斧正
注:
1、撰写内容来源于个人收集的文献,属学术探究范畴。
2、版权属于时进军个人,转载需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