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工作近两年,我感触最多的就是:节奏、朝气、竞争。大环境下的我们,常常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想想房价、物价、教育,顿时感觉未来一片黑暗,整个人消极的没有一点动力。
最近有幸读完《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一书(王滟明著),我意识到我们可以做些变化,积极地过好当下。
沙哈尔博士讲授的积极心理学是啥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沙哈尔教授是哈佛毕业生,从本科读到博士,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最受欢迎的导师”,受聘为多家跨国公司的心理咨询师和培训师,被誉为“摸得着的幸福”。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说:“我曾不快乐了30年”。
沙哈尔教授说:改变自己的形状,做吸纳幸福的海绵,你的心就会变得沉静、喜悦而笃定。
当你以学者的身份去生活,你会发现世界已经不同了。
时常我们认为很简单、很平常的东西,往往蕴含着一些我们真正需要的智慧。
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德眼睛,智慧也一样。
学会提问,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但要问到点子上。
要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心理永远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呢?
1.行动
2.想象成功
3.认知疗法
任何时候,积极的行动都好过原地踏步。想象成功,可以给我们信心。对情绪的认知,决定一个人的想象。
沙哈尔老师说:痛苦,在更大的程度上是来自于自身对痛苦的感觉,而并非痛苦这件事本身
我把这种“自身对痛苦的感觉”理解为心理暗示,很多情况下,这种“痛苦”没有级别评判标准。就像早上起床的前几分钟,有人觉得是短暂的一瞬间,有人觉得像是几个小时。
你经历一个过程,不知道终点在哪时,每一个转折都存在着模糊和不确定,这时你就会冒出很多存在性问题,也会产生很多不确定性、很多不开心。
不知道终点在哪时,我就走一步看一步,随时调整方向。
做事情的时候一心一意,胜过同时进行好几样你认为重要的事情
一次只做一件事,全神贯注的那种, 一直在坚持,也一直很快乐,尽管被人尝试说服许多次。
沙哈尔老师说:“冥想这个过程本身有一些非凡的品质,但不一定是主体。最重要的思想是,任何能够让自己拥有足够决心的人都可以达到这种过程。”
我感觉冥想时,像是在与自己对话,会有一些奇妙的收获。
那些没有充分得到睡眠的人,很容易感到不幸福快乐,会感到更加的压抑,身体也会更虚弱,身心疲惫。良好而充足的睡眠足以使人感到幸福,更快乐,更有生机和活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然后以饱满的精神,去热爱生活。
维持最佳人际关系的四个要点:努力工作、学会暴露真实的自己、允许双方关系中出现冲突和积极感知。
目前我只做到了第一点和第四点,我仍然会为暴露自己的缺点而感到尴尬,会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冲突而倍感沮丧。
从今天起,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事物,学会欣赏他人,让美好之物慢慢成长,做一个比过去更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