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

  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的讲台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总开关”的生动比喻,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点亮了一盏明灯。这个看似生活化的词汇,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哲理——当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出现松动,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就会像失去控制的电路般产生“跑冒滴漏”,最终导致政治生命的“短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如何让这个“总开关”始终保持最佳状态,成为检验党员干部政治成色的关键标尺。

  理想信念“总开关”的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个“总开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洪流中,各种社会思潮如暗流涌动,西方价值观通过虚拟空间进行“文化渗透”,某些党员干部在海量信息面前出现了“选择困难症”,甚至在真假难辨的舆论场中迷失方向。某地级市住建局原局长在忏悔书中写道:“每天刷着朋友圈里的‘成功学’,看着别人住豪宅开豪车,自己的初心就慢慢模糊了。”这种精神世界的“失守”,正是“总开关”失灵的典型症状。 市场经济的双刃剑效应愈发凸显。某沿海开发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个别干部将“亲清政商关系”异化为“勾肩搭背”,把“服务企业”曲解为“为企业站台”。这种价值观扭曲的背后,是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长期缺乏维护保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警示的:“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在物质诱惑面前,唯有让“总开关”始终处于闭合状态,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带来新挑战。面对某些西方国家炮制的“中国崩溃论”与“中国威胁论”,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信仰动摇”。某省直机关年轻干部在参加境外培训时,竟对导师宣扬的“普世价值”产生认同,这暴露出理想信念教育的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这要求我们时刻校准“总开关”的电压,确保政治立场坚如磐石。

   拧紧“总开关”的实践密码 理论武装需要常修常新。某央企党委创新开展“晨读半小时”活动,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与业务学习相结合,让理论学习成为工作“标配”。这种“滴灌式”教育比“大水漫灌”更见成效,使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甘露真正浸润心田。要建立“需求清单”,针对不同群体定制“理论套餐”,让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感悟“以人民为中心”,使领导干部在改革攻坚中体会“发展是硬道理”。 制度约束必须刚性执行。某市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将理想信念表现量化为具体指标,作为晋升选拔的“硬杠杠”。这种制度创新让“总开关”状态可量化、可追溯,形成“不敢松、不能松、不想松”的约束机制。要完善党内法规体系,用好“四种形态”这把“手术刀”,对“总开关”松动迹象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病灶”。 文化滋养需要润物无声。某地打造“红色剧本杀”体验馆,让年轻党员在角色扮演中重走长征路,这种沉浸式教育让理想信念教育“活起来”“潮起来”。要善用新媒体矩阵,创作《山海情》式主旋律精品,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通过建设红色教育VR体验馆、开发“党史知识闯关”小程序,使理想信念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天候“在线”。

  永葆“总开关”长明不熄 自我革命是永恒课题。某省纪委监委开展“政治体检测评”,要求党员干部每年进行“三观”自检,建立“思想体检报告”制度。这种自我净化机制,让“总开关”检修成为政治生活常态。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仪式,不断强化党员身份认同。 实践淬炼是最好课堂。在脱贫攻坚战场,数百万驻村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初心温暖民心,他们的人生因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升华。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正是检验“总开关”成色的试金石。要建立干部基层锻炼长效机制,让年轻干部在吃劲岗位经风雨、见世面,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校准价值坐标。 榜样引领是最强感召。从“当代愚公”黄大发到“燃灯校长”张桂梅,这些时代楷模用生命诠释了理想信念的力量。要完善重大典型选树机制,建立“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巡讲团,让先进典型成为可触可感的精神坐标。通过拍摄《榜样》系列专题片、举办“初心故事会”,让理想信念的光芒照亮每个党员干部的心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