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今天最热的新闻是湛江某高考学子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今天比较忙,没怎么去看新闻,但手机里弹出来数次新闻推送,都是关于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于是结束工作后我特意打开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心里立即就有了几个疑问:
1.这个孩子平时的成绩怎样,家长心里一点谱都没有么?
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不管不顾,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小孩考上清华大学的可能性也非常低吧?
如果平时留意到孩子的成绩很差,那该有多大的运气才能受得住这从天而降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2.能考上清华大学的,成绩出来后会没有媒体报道,至少老师同学上门祝贺?
一个普通的地级市,比如新闻中的湛江,每年能有多少人可以考上清华?我当年在广东三四线城市上的省重点高中,一年也仅有一两个考上,有时候一个都没有。
所以,哪一年不是成绩出来后,媒体就争相对高分学子深挖报道?
比如前些日子那个报了北大考古系的女孩,在填报考古系被全网追踪报道前,其实也有报道说她一个留守儿童考出优异成绩的报道,说老师亲自送成绩单之类的,当时新闻自动推送时没有很认真看,较真的童鞋可以去翻翻旧新闻。
所以,不说当地媒体踏破门槛,老师同学们总要上门祝贺吧?
还有,如果不是因为录取通知书上有一个错字,是否就不会被发现?村里同班的同学呢?还能拉横幅?虽说后来辟谣没有大摆筵席庆祝收礼金,但,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而最匪夷所思的是这新闻热度持续了一天,从主人公失踪到在亲戚家找到。
而我在这里,难免有蹭热度之嫌,所以我的标题还是言简意赅,没有写上“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关键词。
我只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么多人配合着一个人演了一场明知道是假的录取戏。为什么呢?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美好的期望?
可是欺骗人,归根结底只是欺骗了自己。别人将此当成饭后谈资一笑而过,而自己却入戏太真,以为这一切都是真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故事骗人后主角没有获利,很多人骗人后都获利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骗子。
可是,骗人者真的获利了吗?也许会暂时获得一些名或利,但却可能付出了时刻心惊胆跳的代价,且可能事情败露,不得不面对惩罚,浪费了这短短仅有几十年的人生。
既然想要得到什么,为什么不努力一把,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而不是靠骗己骗人?
回到新闻的主角,或许认真苦读也不一定能考上清华大学,但一定可以考一个高于200多的成绩,也有很大可能去一个不错的大学,不是吗?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脚踏实地努力去奋斗争取是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最低成本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