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爱学习的爸爸妈妈,平安。我是赵周,我们继续学习促进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今天的课题是,你的表扬和批评,都在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
今年春节前,我们一家回到浙江老家过年。至今都还滞留在这里,反正孩子在哪里都可以上网课。邻居家有一个小女孩毛毛,孩子们常一起玩。我发现毛毛的妈妈的一个表现,就是总是很热情甚至夸张地表扬孩子——孩子做完了一页数学题,“毛毛最聪明了!”。孩子表演了一下跳舞,“毛毛跳得真好,像公主一样!”
上周两家一起吃饭,聊起来,毛毛妈说,她自己小时候,很少得到表扬,家长给到的反馈,批评多于赞扬,也不注意她的感受,甚至随意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她身上。毛毛妈说,她发现在批评和苛责中长大的孩子,更不快乐,更没自信,也更难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于是,决定要反着来——就是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感受。
这么做的效果如何呢?应该说,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效果还不错,孩子挺乐观、自信的。但孩子学业压力上来之后,就有些问题。我问什么问题。
就是毛毛似乎又自信,又胆小。在她擅长的科目科目上就自信,但对不擅长的,非常拒绝努力。学习顺利的时候一切都好,一遇到挫折障碍就要放弃。还有,如果有小朋友在某方面比她强,她就不愿意跟人家玩了……毛毛妈叹气说,这些表现要是不改变,以后会对人生影响挺大的。
毛毛妈还没有意识到,毛毛的这些表现,跟她赞扬孩子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就像毛毛妈自己的性格,跟她小时候受到的批评苛责有很大关系。
批评或赞扬,都是反馈,反馈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影响表现,表现固化了就是性格。
那是说批评或赞扬多了都不好么?不是的。重点不在于是更多表扬,还是更多批评,重点在于,你要意识到自己的表扬或批评,更多是偏向对人的评价,对结果的关注。而能够打造孩子优秀思维方式的反馈,要关注过程。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发现,如果孩子总是得到关注结果的反馈,对人的评价,他会慢慢变成固定性思维。如果孩子总是得到对过程的反馈,那么会形成成长型思维。
那么来自查一下,你有没有给过孩子这样的表扬:
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你跳得太好了,像公主一样!你这篇作文写得真棒,我拍照发朋友圈了!一道都没错,全对,你真是个数学天才!……注意,这些确实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但是这些表扬会像让孩子会觉得那个结果特别重要,而且结果是跟对我这个人的评价绑定在一起的——要是学习的结果好,我就是一个能干的人,我就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就是一个讨爸爸妈妈欢心和骄傲的人;要是结果不好,那就说明我不聪明、不能干、不像公主、不是天才了。
怎么样能够保证结果好?挑确保有把握的事情做,能保证结果好。挑简单没挑战的事情做,能保证结果好。进而,如果遇到困难,孩子就倾向于放弃,如果遇到争执,孩子就会倾向于退出。刚才说的毛毛,就已经出现这样的思维模式了。
所以要注意,一旦你嘴里边想出来左边这些反馈的时候,停下来,慢下来,嘴上保持着微笑,同时心里边快速地去加工一下你还可以怎样把它变成对过程的反馈。
看右边。你真聪明!加工成——孩子我喜欢你尝试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你真是个好孩子!加工成——今天你主动把绘本和玩具都收拾了,还打扫了房间。
你跳得太好了,像公主一样!加工成——前面半年你每周花在跳舞上的时间都有两个小时,付出的这么多努力,现在都体现在今天的表演当中了。
你的作文写得真棒!加工成——这篇作文特别体现了你明白精心选择词汇的重要性,你用哪个词都是花了心思的。
最难的是后面这一段,给孩子一组数学题,他很快地做完了,而且全对。你这个时候不应该表示开心,而应该有一个意识,就是孩子刚才做这些题的时间被浪费掉了。所以特别强调一点,尤其跟数学有关的学习,强调正确率是一个错误的导向,因为正确率总可以用降低题目难度来实现。
你想要让孩子成长,应该强调的不是正确率,而是强调在错误中成长,就是匹配适当的难度,让孩子有错误出现,又能够从错误中成长的难度。所以,你给孩子一组数学题,他很轻松地完全做对了,这时你的反馈应该是这样:看来这些题目对你来说没有什么挑战性,对不起,浪费了你的时间,我们一起试着找一些能让你真正发挥大脑的题目。
这样的反馈,会给到孩子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太简单太容易的东西,没有挑战性的东西,不值得做,也没有什么好骄傲的。
好,刚才是讲了积极反馈,也就是一般说的表扬。那么,消极反馈也是一样的:
孩子粗心错了好几道题,你可能会说“用点心好不好!怎么又考砸了呢?”——这是对人的评价,给孩子贴了个标签,你是个不用心的人。加工成对过程的反馈,可以这么说“我们一起想想,还能用什么法子解决考试时原本会的题却做错了的情况”
孩子很努力地准备演讲比赛,但没拿到名次,你可能会说“没关系,我知道你尽力了”——这是不是对过程的反馈?不够,这样不能帮助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可以这么说“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最初的目标:参加演讲比赛,锻炼演讲能力,拿到前三名。这三个目标,哪个实现了哪个没实现?虽然没实现,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你看,我们常见的给到孩子的反馈,可能是积极反馈,可能是消极反馈,但是大量的反馈都本质上是对人的评价,是对结果的关注,像毛毛妈那样的,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影响孩子的表现,影响孩子的性格。但如果改成对过程的反馈,就可以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从而乐于迎接挑战,学会从错误中学习。
关于表扬或批评孩子,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大家都理解了吗?理解不难,但实践一下你会发现,要把我们习惯的批评或表扬,即时改变为对过程的反馈,可不容易了。毕竟,空泛地评价一下结果很轻松,张嘴就来,但是要你得真的关注了过程,你得真用心了,才能加工出更好的反馈。
我们理解爸妈的难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都很难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惯的语言,让孩子更积极、更乐观、更自信,更相信学习、不怕学习中必然会有的失败和挫折,更乐意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