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小琴老师讲课,想了一些。做人,教养,责任,梦想,方向,转变,惰性,放弃,坚持,希望,年轻人。
教育,学习,首先是人,然后知识。一个完全能力的人,教养,礼貌,德行。一个中文系学生,气质,修养。梦想与方向,关于能做什么,想做什么。现在的你,还是以前憧憬的样子吗?因为没有天赋,兴趣,转变与放弃,因为自恃于才气,等待,惰性……
想起了白寅有诗《致中文系》:“你必须是揣着馒头夹榨菜/在别人逛步行街的时候/坐在阴凉的山北/看整整一天的红杜鹃……终于知道你会写的你想写的你能写的/都已经在发霉的书里装着/因此,你咬牙把所有的日记和作业/付诸一炬……你突然发现四年里/什么都没有学会/只学会了/为他人/泪流满面”生很简单,也很难。你为了什么,文凭,工作,知识,能力,价值。追求,我们都是自己的主角,绚丽更平淡。其实对于“人”这一生命体,应该早就已经演绎过许多次,每个人,每种独特。对于家,国,爱恨,生死,我其实是可少的,不过逆旅过客浮生。但对于“我”这个我而言,所有的价值,追求,都是必不可少的,“人”这一生命体,在我的认知里面,我只有正在演绎着的这一次。那么,对于我而言,价值是自我独特的,为我而抒写,为我而梦想,完成正在进行着的我。所以,很多东西都只是寄生和附庸品而已吧。
我的,关于梦想。从来都是希望渺茫:有很多的梦想,其实就是没有梦想,有且只能有一个,其他都是附庸品。又涉及梦想的定义,广义狭义,范围,包容性。追求,生命的完成,当我死的时候。虽然价值只是对“我”而言,但是,又不得不与“非我”映照对比。因此,从来都是,只有一个人的唯一的充满无数“人”的路。天赋,才气都要被浪费;从开始到结束,惰性浮躁;终点,只是生命没有长度;过程,为了完成自我,都是被演绎过许多次的情况。梦想很直白,是指向死亡的不断重复。我也终于知道,我会做的我想做的我能做的,都已在发霉的书里装着了。
人生都是可以删简成吃喝拉撒睡的,但满场奔跑是为了什么?“我就是喜欢在雨中唱歌。我就是只喝雨水……”又是为了什么?即使只有被演绎过的不断死亡。死亡是很可怕的,我想象过很多种死,想象过很多病痛,然后死,只有一个答案,生死之外无大事。不过,的的确确是有,知其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虽九死其犹未悔……当我们死了,也许知道。
由此我想到了文学,坚持,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破釜沉舟,宁折不弯,然后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