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人人都在焦虑的时代,你如果懂得化解焦虑,那就已经走在人生康庄大道的路上了呀。
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因为孩子吃奶量、发量、每天粑粑的颜色形状焦虑; 孩子上幼儿园了,我们因为孩子同学的兴趣班、小奖状焦虑;上了小学,又因为兴趣班升级成竞赛班和怎么小升初焦虑~
你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你接受到的信息过于丰富引起的横向对比导致的,从另一个方面讲,这恰恰说明我们是有积极向上+努力向好的意愿的,这样看,“焦虑”就有了它存在的正向意义。
找到了正向和肯定的理由,我们再来看怎么化解。
以前我一面沉浸在女儿很棒的自我肯定中,一面困囿于让她如何更棒的焦虑中,随着不断的反省和自我疏导,也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
首先找到焦虑的克星,也就是“焦虑”的反义词— 具体。对,在我的概念中,能够解决焦虑的就是两个字“具体”。
我们为什么焦虑,归根结底是“我知道有问题要解决,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办”,还有一种更无效的焦虑,就是那种我连我要解决什么问题都不知道,我就是焦虑,我一般喜欢开玩笑把这种焦虑叫“虚焦” ,就是摄影上的那个“虚焦”了~
如果说焦虑是迷雾重重,那我们就要“雾里看花”,先看到花,找到目标,再把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执行方案就可以了。
比如女儿现在梦想是以后做和生物科学有关的职业,那好,先看国内大学相关专业排名分析,暂定目标,考这个大学需要什么路径?什么样的成绩排名?要达到这个排名,你需要分析科目占比?怎么更好发挥优势学科,怎么提升差的学科成绩…
再比如像今天写书哥提到你考高中,你所在学校的成绩和升高比例,你自己要怎么达标,一步步分解。
这个“具体”化的方案一定要和当事人商量,共同拟定,这也是教会孩子如何达成目标的一种尝试和陪伴。
长期有长期的目标,短期有短期的方案,为了5年后的中考体测,肯定你现在就要有计划的陪孩子一起运动起来,何况,运动本来就有强身、疏导情绪、 强大自我、增强抗压性等等说不完的好处,那何不早早做起来,把运动变成一种优秀的习惯。
总之,做起来,干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修正和追寻,大部分的“焦虑”就在这种一步步解决具体的问题的过程中消失了。
其次,结合个人实际。
千万不要“听风就是雨”,不要争什么“人有我优”,把目光放在自己和孩子身上,专注自家,信息收集从来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决策,而非自乱阵脚。
今天下午有件小事,在发布会现场遇到一位家长,只要有孩子,就一定有话题。这不就聊起来了~
他家老大今年刚刚好小升初,我就问他读哪所学校,他很云淡风轻的告诉我“随便选”~ 诶呦,这个可就厉害了,这妥妥牛蛙爸,这机会我可得抓住了。
在我们经过了“赞赏— 询问— 虚心受教”等一轮有效沟通之后,了解了他家牛蛙的“特长”培养路径。
之所以这个“牛蛙”能够成为众多名校争抢的香饽饽,最关键是这孩子5年级就拿到了全国无人机大赛小学组的金牌~ 之前也多次拿到了省赛的金牌。
你说我听到这个信息会后悔没让女儿去学习无人机吗?会开始削减脑袋让女儿去学习无人机吗?显然不可能… 但是我通过和他的交流进一步相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好的激励这个道理。那接下来两年,在女儿现有优势学科和特长上,我是不是可以有目的的自己去做一些学习和调研,更好地引导和保护她的热爱,再来进一步把这种热爱变成作品,把每一个目标分解具体化。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其实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老话:“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听从内心的呼唤,找到实现的路径,一步步,一级级,踏实而稳健,牵着孩子的手,一起向前走。毕竟,除了目标,生活的滋味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