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君白起,号称战国第一战神,一生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因为战场杀敌人数过多,也让白起背负“屠夫”的骂名,说他过于残暴,毕竟由他领导的战争直接杀掉了战国时期总参战人数的一半,特别是长平一役,坑杀赵国降卒二十万。但是白起的冤屈,又有谁知道呢?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集结八十万大军,举国之力决一死战。刚开始,赵国用廉颇为将,采取绝对守势,与秦国对峙。秦国采取任何办法,都无法把赵国军队引诱出来,几十万人在前线互相对看,就是不出战。如此打又不能打,退又不能退,整整三年双方就这么相持着。几十万大军的吃喝,消耗的是巨大的国家财力物力,长久相持下去,双方都有点吃不消。于是秦国采取离间计,说秦国最怕赵括,只要赵国用赵括为将,秦国就退兵。
赵国君臣也不是傻瓜,但是赵国底子没有秦国雄厚,此时赵国还要分出兵力防御北方匈奴,如此对峙下去对赵国极为不利,他们也想早点打一战。赵王本就很相信赵括,加上赵括乃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从小就展露出军事天赋,赵国君臣决定将计就计,让赵括出任主帅。
赵括达到前线之后,积极备战。在秦军又一次挑衅以后,赵括指挥四十万大军顺势冲突营地,决定与秦军进行最后的大决战,毕竟窝在这里三年憋屈了许久。赵国本就善武,民风彪悍,刚开始打得秦军节节败退,最后白起用计把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国同样的兵力围困在长平的一个山谷。期间赵军数次突围都被秦军奋死围堵住,双方死亡比例接近1比1。经过四十来天的火拼,赵军弹尽粮绝,人数锐减至二十万,赵括不忍赵军全军覆没,与白起谈判,愿投降秦军,并以死来换取赵国剩余将士的性命安全。
至此,打了三年的长平之战落下帷幕,秦国上下举国欢庆。可白起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虽然是赢了赵国,但是秦军也死伤数十万,元气大伤,需要时间恢复元气;最重要的是赵军降兵二十万该如何处置。留着吧,那二十万可是彪悍的赵国军队,放哪都容易出事,战就白打了,如果是杀掉呢?白起想都不敢想,自古战争以来,还未曾有杀降的先例,而且是足足二十万人。
白起不好决定,就上书秦王,请求处理办法。没想到诺大的秦国庙堂寂静无声,因为大家都知道,谁来做这个决定,就必定背负一个千古骂名。一直拖了十多天,白起请示的上书连续上了好几道,秦王才发来诏书,让白起自行处置。
估计这时候白起是蒙圈的,我只是负责打战啊,处理战俘是庙堂的事情,而且如此重大的决定,就让我一个武将来做主?如此的领导,如此的秦王,真是让人深深的失望,作为一个君王如此没有担当,只会享受胜利果实,千古骂名就由臣子来背。最终白起无奈下令,把二十万赵军全部推入坑中杀死。至此,史官们很高兴的把此事记录于史书中,抹去了事实的真相,毕竟君王是要去歌颂的,背锅的就只能是臣子了,你说说,白起的这个锅背的冤屈不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