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两部小说读了将近一个月,总算磕磕绊绊看完了
说实话,最大的感受依然是——这写的每个字我都认识,连到一块就不知道啥意思了,长篇的对话看得脑袋晕。
那为啥我坚持看完了呢?或许是那种即使很不理解但是依然生动的奇妙的感觉一直引诱着我往下看。
《城堡》里总是存在那些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环境,看似正经却又荒诞的行动目的,似乎掌控中却总是失控的事件。我常常觉得哪里都不对,却又找不出哪里不对的无奈。在我眼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奇特的,它成功混淆了小说和现实的界限,以至于我放下小说,审视自己生活的时候,忽然茫然不知所措。
以上是我读《审判》的一些感受。
最近疫情在家的时间真的太久了,久到我闲得开始思考人生了。。。。
以前忙忙碌碌的时候无暇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无法出门的我只能每天把自己浸泡在微博这样一个新词速递平台中。
这期间,我的心境经历了从震惊到悲愤,再到平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类似于“鲍毓明性侵养女”一类的有关儿童性侵、女性权利、性骚扰的话题时常占据微博热榜。
那些案件,就像一把血淋淋的刀子插在我的心上。作为女性,我感到了极大的不安全。最初,我真的难以相信,这个社会对女性、对弱者的恶意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
我的童年最大伤痛是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出轨。
我那时还小,对于男女之情感的忠贞并没有多深的了解,最初的印象仅仅只是“父亲和一个经常送我礼物的阿姨关系很好”。让我感受到疼痛的其实是母亲持续三年的精神崩溃,我一直都记得母亲每晚失眠一个人坐在客厅里哭泣......而我,因为睡不着但是又不敢发出声音,只能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泣,那种感觉,孤独、无助。那也是我失眠的开始。
就像是一个人掉进了无尽的深渊,而推你下去的那个人,却是你的亲人。
我那是非常希望我的父母离婚,可以结束这样互相折磨的生活。
尽管母亲伤心,但是她那时只管折磨自己也不愿意和父亲离婚。我很不理解,但是在父母面前从来都没有表现出过一丝一毫。因为他们以为我从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件事,再加上母亲再经受不起任何刺激了........所以我一直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那三年,到真是应验了“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句话。
好在父亲也不愿意放弃这个家,他认了错,希望与我母亲重新开始。
但是我无法原谅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他呆在一块儿就会觉得很压抑,甚至无法和他好好说话.......知道高二那年,我的家庭关系到达冰点,我终于下了决心,把这些年压在我心底的这件事告诉了我父亲....
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把五年来所有憋在心里的话全说了出来。
我父亲听我说完,竟然哭了,那是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流泪。他让我不要把这些话告诉我母亲(他不想重新揭开她的伤疤)。那次之后,我才开始真正释怀。
我自认并不是思想保守的人,对于(LGBT、同性恋、双性恋、性单恋、人性本恶、恋童、性癖、人类性本能)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了解,但是放到我自己身上的时候,理性上可以接受,但是情感上的刺痛却一分都不会减少。
我好像有些跑题了hhhh。好的,让我们回到主题上来。
其实我曾经所受的那点伤痛与新闻上那些被侵犯的女孩相比,真的算是微不足道了。但我都受这心病所困数年,那些女孩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啊。。。。
可悲的是竟然会有人认为“那些被侵犯的孩子是不干净的”,甚至给他们扣上“不自爱”、“没有自尊”、“心机女”的标签。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处女情节”,有多少人在得知某个人并不是“处”之后就会指指点点,深以为耻。
贞洁实在不应该被放在女性的阴道里,失去贞操、失去人性的是那些强奸、诱奸犯啊。
所以我真切地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对弱者的善意多一点,再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