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尝试着读了科幻小说——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和《球状闪电》。
以前是很抵触这类型小说的,看电影时也会把这类型划为盲区。因为我的知识储备与思维逻辑在远远感受到“科幻”时,就已经退避三舍了。
抛开对物理知识与天文知识的深究,初读的体验净还不错。
《流浪地球》是以刹车时代末出生的我为中心展开的。这是一个地球逃出太阳系去寻找新归宿的故事。科学家们监测到太阳不久后将会发生氦闪并爆发不断膨胀,最终会吞没地球,变成一颗冰冷的红巨星。基于此推测,人们带着地球走上了寻找新恒星的旅途。在经过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的3000年的航行后,地球最终会以比邻星为公转恒星。有人的地方才会有人类文明。
《球状闪电》的主人公在14岁时亲眼目睹了双亲被球状闪电击中化成白灰,之后义无反顾踏上了探索球状闪电的征途。在此期间,结识了武器疯狂迷恋者林云和另类物理学家丁仪。最后球状闪电的真实面目被揭开——宏电子。继而又发现了宏原子核,为新概念武器的实现又多了一份可能。林云在母亲死后逐渐沦为武器的疯狂迷恋者,最后不惜将自己化为了量子态来引发宏聚变,让相当大一部分地区一朝回到解放前,也在另一种程度上瓦解了敌方联盟。
科幻,亦科技与幻想。就好像深思宇宙之大,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渺小如尘埃。当我读完《球状闪电》后,也被作者的脑洞吓到了,人体内有几乎无法量计的原子。而故事中的原子半径大到几百公里,如果宏原子组成了宏巨人,宇宙中纵横交错的星河可能就只是构成他身体的一部分纤维。那宏宇宙该有多大?宏宇宙又构成了谁的身体?
如果细想,真的容易陷入其中!
科幻小说就是让人的思维遨游出天际,飘荡到人类目前无法触及的空间。如果纵观科幻,就如同抬头仰望星空,令人心胸开阔,畅快淋漓。
以上记初读科幻小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