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公交车上看到这么一幕。
一老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上了公交车,径直超我这边来的空位来,后边跟着上来一大群人,幼儿园的下学时间,家长都来接孩子回家。
车刚启动,老人拉起坐在座位上的男孩,说:“你快起来姥姥给你拍张让座照,好发给你们幼儿园的老师”
小男孩儿只顾玩,车里人声喧哗,可能小男孩儿也没听到老人的声音。
姥姥又大声说了一遍。
小孩看来了一眼,不情愿地站了起来。
姥姥拿起手机对着小男孩儿,按下快门,发觉得不对劲,怎么手机屏上显示的是小外甥坐在座位上,这让座体现在哪里呢?姥姥安顿小男孩儿坐稳后,又朝身边另外一位短发老人嘀咕了一会儿,把手机递给她。
姥姥又对小男孩儿说:你站起来,然后姥姥再坐回去,这才是让座,让旁边这位奶奶给拍一下。
旁边的老人着急忙慌,只管拿起手机咔嚓咔嚓给外甥和姥姥拍,然后把效果显示给姥姥看。姥姥说没拍好, 想让老人再拍一次,再大声跟她详细讲述怎么拍,“当我外甥站起来,把座位让给我,我坐下,你再拍。”
我觉得对这为老人来说,拍摄的难度很大。因为车动人挤,这个老人不能也不敢选择合适的角度拍照。
老人似乎听明白了,姥姥外甥正在那儿交换座位,老人咔嚓咔嚓又是三四张。
姥姥看了还是不满意,一个急刹车,站着的姥姥和正在抽空淘气的外甥差点儿摔跤。
快下车的时候,姥姥求助一位年轻的爸爸,这位爸爸把身边的一位大男生叫到孩子身边,小男孩站起来,大男生坐到小男孩的座位上,随后,大男生又把座位让给了小男孩。这张让座照片就拍出来了。姥姥看了一下,似乎很满意的照片,带着外甥下车了。
据我观察,可能是幼儿园老师交给家长一个作业,作业的内容就是让家长拍一张孩子让座的照片。
老师的做法本意是好的,想让孩子从小养成助人为乐的品格。可他这种让家长在公交车上拍孩子让座的做法有些不妥。
01 拍照片有作秀之嫌。
假若一个三五岁的小朋友让座,他们在车上站都站不稳,真有心让座,估计没有一个成人忍心去坐他们让出来的座。
如果不是学习摄影,用拍照的方式去督促孩子的行为很容易被看做是作秀或者是作假。这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相反,让孩子会误以为,让座是一种摆拍出来姿势,和好品质一点也不沾边。
02 姥姥曲解老师的意思。
这个作业真好让姥姥遇上了。姥姥并没有理解老师的本意,她认为外甥的作业就是拍一张照片而已。作业的难度在于“拍”这个动作,她把让座当成照片的背景,主次不分歪曲老师的意思,让孩子觉得让座可能就是亲人之间互动的游戏,只不过是这个又游戏搬到了公交车上。
03 在车上拍让座照不安全。
在公交车上拍让座照,对年轻的家长来说,还容易,但是对老人和孩子来讲,说严重一点,这是很危险的。车上人不多的时候,拍个照片可能会轻松一点,但遇到上下班上下学高峰期,车上人多,路上人多,司机一个急刹车,老人腿脚不灵便,小孩平衡力差,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老师一定要让孩子学习助人为乐的品质,我觉得应该这样做。
设置情景剧。
幼儿园的小朋友正是爱玩儿的年纪,对事物和道理的理解一知半解,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情景剧帮助孩子解释和理解,寓乐于教。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置一个公交车的场景,让小朋友们扮演司机和乘客,通过互动的形式,让小朋友理解什么是让座,为什么让座和让座的意义。老师也可以把这个游戏布置给小朋友,让家长在家里和小朋友一起完成。
讲故事。
给小朋友布置一篇讲故事的作业。
小朋友被家长接送上下学时,可能会坐公交,他们虽然年纪小,不方便让座,但可以仔细观察别人让座的情形。
上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小朋友们用语言表达他们看到的让座情形,听到的对话,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
当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孩子是很受益的。能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和感受力,进而潜移默化为他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至少应该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考虑教学方法是否可行。
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布置的作业并非都是合情合理的。单说让座本身是一件高尚的事情,但是让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给一个成年人让座就有些不妥了。我们在坐公交的时候,车辆启动时,总会听到语音提示:“车辆起步,请站稳坐好。”言外之意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一个小朋友让座即便有心也是无力的。还好,多数情况下,我见到的是孕妇,抱孩子的人,腿脚不便的人,老人被让座。很少见到哪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小朋友让座的。
给“让座拍照”这种教学法,不值得提倡,不是因为老人带着孩子,就是年轻的家长带着孩子,也应该注意安全,因为让座的主角是小朋友。
在参与育幼的大军中,老人越来越多,在家里搭把手无可厚非,有的老人还要负责户外看管。所以老师在要求小朋友完成户外任务时,为了孩子和老人的安全,应该叮咛一番,虽然这并不是老师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考虑教学效果。
我看到随着车身摇晃的姥姥把一脸懵懂的外甥,从座位上拉起来,不停地说:孩子,老师让拍照,你赶紧配合一下。孩子刚坐站起来随着车身一晃又坐下去了。几翻周折,小男孩在大人的指导下把这个座位让给了一位大男生,大男生坐了一屁股,又把座位还给了小男孩。
自始至终小男孩的表情在告诉我,他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一会儿站一会儿坐。
这种结果想必不是我们每个人想要的。老师良好的教学目的,在旁人看来,真是出力不讨好。本来是小朋友献爱心的暖心举动,却给姥姥出了一个技术难题。也许是姥姥迫于教师的权威,再加上对外甥的娇宠惯养,把孩子该做的事情揽到自己的头上,让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因为教学方法不当,导致教学效果甚微,而达不到教学目的。好的教学目的配上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深入小朋友的内心。
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凭姥姥的经历和阅历应该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她觉得教学法不可行时可以婉言向老师提出建议,而不应该盲目听从老师的要求。姥姥或者其他长辈应该在合适的情况下言传身教让小男孩真正理解让座的含义而不是仅仅拍张照片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