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中有个公案,一个名叫神会的童子,十三岁时从神秀主持的玉泉寺来到曹溪山向慧能大师致礼。
慧能大师说:“善知识远道而来,辛苦非常,还能识见事物的本来面目吗?如果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应该识见本体,你先说说看。”
神会说:“事物的本来面目无所住,永远不会静止,认识本身就是主体。”
慧能大师说:“这个小师父怎么说话如此轻率!”
神会说:“大师你坐禅,识见佛性了吗?”
慧能大师用禅杖打了神会三下子,问:“我打你,痛还是不痛?”
神会说:“也痛也不痛。”
慧能大师说:“那我见了,也没有见。”
神会问:“什么叫作也见了,也没见?”
慧能大师说:“我说见是说常见自己的过错,不见他人的是非好恶,这是说见到了,也没见到。那你说也痛也不痛是什么意思?你如果不痛,你就是和草木瓦石一样没有知觉;你如果说痛,那你就和凡夫俗子一样,会生起怨恨之心。见与不见是两种偏见,痛和不痛是可以生灭的有为法。你还没识见本心,怎敢捉弄他人?”神会听后随即礼拜表示悔过。
不过,就“见到与没见到”的问题,有些人却恰恰与慧能大师相反,说见是说常见他人的是非好恶,不见自己的过错。这些人之所以这样,不外乎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私自利,习惯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旦有违便对他人说三道四;二是不怀好意,老盯着别人的过错,夸大其词,蓄意损毁他人的形象;三是别有用心,故意找他人的岔子,试图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四是心胸狭窄,不能包容他人,对他人情有可原的过失也大加指责;五是主观臆断,对他人的失误不作客观的分析便先入为主地评头论足;六是求全责备,过分追求完美,不允许他人有丝毫的闪失,否则予以严厉批评。一句话,就是不注重人生修行所造成的。慧能大师开示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而对于重视人生修为的人,慧能大师又有很好的告诫:“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意思就是说,愚迷的人身体虽然在那里纹丝不动,但一开口就是议论别人的是非长短和好坏,这与修道是正好相违背的。所以,古人说得好,见人不是,诸恶之门;见己不是,诸善之门。清朝的金缨在《格言联璧》中也这样写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由此可见,面对那些所谓的人我是非时,沉默是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