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undefined_腾讯视频
周国平先生在《拥有哲学,拥有生命和智慧,你的人生便会幸福》演讲中,谈到他的女儿在幼儿园阶段就问起“天有天花板吗?”、“世界的一辈子有多长?”这类时间、空间有限无限的问题。类似的“天外有天吗?”、“时间有始终吗?”等问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曾萦绕在我脑中,时不时为此而晕乎、茫然,直至到本世纪头十年,当我在书海中遇到了康德,才有了一个答案,并为此而释然。
我们所知的世界无非就是主体和客体的世界,主体世界就是人,人的思维、情感、行为;客体世界就是物,物的时间性、空间性、物理性。虽然人也属于物的范畴,有物的属性,但由于人被赋予了世界观察者的地位,因而也被赋予了主体性。
人虽然被赋予了世界观察者的地位,但人被赋予的观察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客体世界却是无限的,想要以有限的观察能力观察到无限,那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不可能观察到无限,但我们可以以谦卑的态度,以我们的好奇心和热情,思维无限,并以我们探索世界奥秘的行为,发展我们的观察能力,一小步一小步地向无限靠近。
明白了这点,也就明白了牛顿、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科学家为什么对时间、空间、物质的奥秘那么执着地探索。也就明白了希腊三哲、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洛克、贝克莱、休谟、康德等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那么热衷地研究人的思维和认识能力。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自己不可能达到无限,但他们想要努力接近无限,并为此毕其ー生而践行!这就是好奇心的来源,这就是学习热情保持的动机,这就是探索行为的动力。这也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伟大,因为他们拥有伟大的抱负和伟大的力量。
好奇心、热情、思考力、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