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里收拾以前高中时候的书,翻着翻着找到了两本手札。
一本我翻着大概看了一下,大概写了有几百首诗,曾经给我自己、给别人写过的。
另外一本写的是高中时期的一些想法,随笔;我写的那篇《我心中的神》也是当是写的,我翻着读了几篇,觉得那时候特别有想法。
我记得从初中时不喜欢课本上的内容,那时候智能机刚问世,我们这里还不普及,所以就喜欢在中午或课外活动泡在图书馆和阅览室看书。
那个时候就经常跟我们班的第一名从图书馆借书,那个时候我记得他说过他也不喜欢课本上的东西,可那个时候他还是经常考班里第一名。
我大概记得那个时候他爱看政治、经济之类的书,而我喜比较欢看一些名人传记,像《中外名人传记》、《世界百科全书》……而涉猎到的范围挺广的,言情小说、历史上下五千年、社会心理学,反正几乎一学期下来要读将近一百多本书,几乎每一本书看完之后都要写读书心得。
上了高中还是一样,不喜欢学文化课,刚上高中的时候进的是重点班,呆了一学期就转到普通班了。
在高中的时候每天还是泡在图书馆,因为高中的图书馆比初中的的大,所以里面涵盖的内容也比初中的全,范围自然也广泛的多。
在普通班一天百无聊赖,从图书馆借的书上课看,下课看。从最初的第一位搬到了最后一位。
在高中的时候首先看完了金庸老爷子的武侠小说,每天沉醉在江湖的快意恩仇里面。金庸老爷子的书也只有四五本,还有一个我记得是叫卫斯理,写了几本类似于金老爷子风格的江湖小说。
高一高二两年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每个星期都能读完三四本书。到了高中最喜欢的就是历史了,那时候历史曾考了几次全级第一,也暗自得意过好久。
另外一本诗本就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面对一些烦忧之事,像古人一样引吭高歌,我读历史时就知道其实最早的诗是唱出来的。《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里面所收集的大部分都是民间的民歌。
但归根到底也是为了抒发情感,我当时也一样,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一方面寄托于所看的书,另一方面用写诗来抒发我的情感。
我文言文学的不好,有些句子现在读起来都是词不达意,还有许多我自己看了都觉得幼稚。
但这也算是青春的一场记忆了,而初中时所写的读书心得也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我翻遍所有屋子都没找到。
高三的时候读的书就少了,那时候全面复习课本上的东西,不让我们高三的在去看课外书了,本来课余时间少,后来又拿了手机,慢慢的读书的这个习惯就被玩手机给代替了。
后来,高考也没参加,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提前报了单招。我的人生里不包含什么高考失利、发挥失常之类的,也没有复读,走单招我知道,一定能上,所以当时考完单招就放心的去游历社会了。
上了大学,那时候手机已经普遍了,几乎是人手一个。两年内去过图书馆的次数屈指可数,借了两本书,在桌箱里面放了一学期,归还的时候逾期的四十多天。
自从有了手机,我的生活每天都是三点一线。大学里课程虽然轻松,但几乎就没去过操场,时间全部都是用在玩手机上,上课玩,回宿舍去了床上躺着玩,晚上就跟宿舍的一起开黑,彻彻底底的在大学,本该好好学习往社会发展的阶段,全部荒废在了玩手机上。
现在,今年经过了一次社会实践,让我自知了学习的重要性,而今天找到的学习手札,也让我不禁怀念起当初那个时常往图书馆、阅览室跑的小伙子。
我想在年轻的时候多看一点书,不管以后到了哪,都能有一份淡定的从容。
就是那句:你问了读书的意义所在?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读的书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你问我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我会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
所以,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素养,在不经意的生活中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