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可能多为短句风格,因为想试着简单表达。
由此带来的文风变化,可能有点奇怪。
措辞简练,表意清晰,并不容易做到。
很多看似简单的东西,真正去尝试才会发现,门道多多。
就比如闲聊中,说好一件八卦的能力,便不是人人都有。
何谓“说好”?
不仅有开头、过程、结尾,中间还得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戳中痛点,引起共鸣,等等。
否则,诉说和倾听的角色不断变换来去,其实很容易走神。
而越是至交好友之间,聊天越是天马行空,主题不定。
因为重点不在聊的内容,而在“聊”这个行为。
享受交流,肆意分享。这才是聊天的目的。
02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的表达是不“过关”、不“达标”的,只因交流双方关系好,彼此太过了解,忽略包容了这一切而已。
长久抓住一个人的注意力,非常难。无论文字、语音,抑或图片、影像。
不然,回想一下,那些“没营养”的聊天。
除了获得情绪宣泄的愉悦,从表达精准度来看,是不是多数时间,都充斥着车轱辘话,没重点,没主次,没关键?
其实这些说的都是同一点:不过脑。
足够信任和依赖,才会随时随地不过脑,完全放松地说话。
如果不是好朋友,谁耐烦接收一堆杂乱信息,且主动从中抓取有效部分。
当代人被“惯坏”的其中一个标志就是:需要多几个步骤去理解的东西,往往会直接拒绝。
毕竟,有其他更现成的替代选择,何必为难自己。
看科普视频,可以直接去翻“课代表”总结的要点;想看书又懒得看,可以选择听书;学一项技能,可以找到五花八门的“捷径”……
习惯了这些的我们,却依然愿意把耐性分给彼此,这不是靠情谊靠什么?
所谓的好朋友,大概就是这样。就算互相嫌弃,还是会把所有废话全盘接收。
03
当你开始注意起“有用”和“无用”的差别时,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可能越来越游刃有余,但在其他方面,却一定会失去什么。
功利,是长大成人后必须面对的变化。
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变得功利也没什么不对。
就算回首觉得遗憾,却大概率不会后悔。重来一次,还是会这么做。
只是,免不了许多感慨。
年少,觉得时光漫长,于是恣意挥霍,毫不心疼。
总将时间“浪费”在许多大人看来无意义的事上,还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完全不会考虑有用没用的问题。
这是一种纯粹的天真,逝去便不再回来。
大了,开始算计。因为要独自处理的事情多了,面对的难题也多了。
越加体会到时间的力量,于是斤斤计较付出与所得是否成正比。
未达到预期,便烦躁不安。
会忍不住质疑:一句话能说清的事,干嘛非得扩展成长篇大论?
这说的分明是我自己。以前总是这样,于是现在开始学着简洁。
无所谓是好是坏,只是人生一个阶段性的变化。
永远活得像个孩子,知世故而不世故,那真是令人仰望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