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
上小学时,学过课文《挑山工》,今天才知道,作者是叫冯骥才。现在读冯骥才的作品,是我开始真正写作后的第一次。
读了几篇这本新买的冯骥才散文后,感受淡淡的,还没有一篇触动我,能让我一下子喜欢上。其中收录了《挑山工》,再读,也是淡淡的。咦,我有点不相信的有种失望。
读了《猫婆》后,我这才喜欢上。这就是我喜欢读的认为好的作品。
先来读一下《猫婆》的内容。
有分节。每一节讲一段内容。
1.讨厌猫
住的阁楼外的猫胡同里的猫叫常常让我无法入睡,讨厌到想搬家。不由疑惑哪来的这许多猫,又偏偏都跑到这胡同里来闹事呢?
2.得猫
去朋友家串门,朋友割爱的把一只有一双天蓝色眼睛的幼猫送给了我。我接过来一看,竟爱不释手。
3.喜欢上猫
我和全家人都喜欢上了这只幼猫。儿子给它起了个顶漂亮的名字,叫蓝眼睛。蓝眼睛在我们的照护下长大了。我由厌猫,变成视猫如命了。
4.蓝眼睛丢了
入秋,蓝眼睛丢了——跟着外面的流浪大猫跑了。原来,蓝眼睛是只小母猫,它去追寻它的幸福去了。我们全家都很伤心难过。
5.寻猫
从一个孩子口中得知的信息,蓝眼睛可能被猫婆的猫们勾去了。我即去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后门住着的猫婆家寻找蓝眼睛。猫婆住在一间阴冷的地下室,屋里有一股浓重噎人的猫味。低矮的屋顶上吊一个很脏的小灯泡,光线昏黄。屋里十分简陋: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灰涂涂的棉被上,东一只西一只横躺竖卧着几只猫。也不知道猫婆养了多少只猫,都是些被人伤害过的残猫。但我并没有发现蓝眼睛。
6.猫婆死了
转过一年,又到了猫儿们求偶的时节。原来闹腾的猫胡同变得奇怪的安静——流浪猫们的守护神猫婆死了。
据说,猫婆曾是一个开米铺老板的小老婆,为老板大老婆所不容被赶了出来,住在一楼两间旧屋里。后又被当做资本家老婆轰到地下室去。猫婆无亲无故,孑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曾有人为她找了个卖肉的老汉作伴,婚后,老汉受不了这些猫闹猫味,搬了出去。猫婆这一死,老汉搬回来,自然地把这些猫统统给轰走。猫依恋故人故土,每总回来,又每总被老汉轰撵毒打。以致后来,猫胡同变得安静了。
但,还是有猫回来。静悄悄的出现在猫婆故居的墙头,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时不时哀叫一声,甚是凄婉。是那只尖脸小黄猫吗?我忙唤声“咪咪”,这一惊动,它起身慌张地跑掉了。
“猫胡同里便空无一物。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由讨厌猫,得到一只猫,养猫,到喜欢上猫。故事又由猫丢了开始发生转折,自然去寻猫。这才写到猫婆。猫婆的身世、故事,是末了占笔最多的部分。猫婆死了,故事进一步发展。流浪猫的结局,因守护神的死去,又无家可归,回到流浪的命运上去。
《猫婆》,是写猫,也是写人。
写猫让我想到林清玄笔下的小松鼠。林清玄写过两篇有关松鼠的散文。把松鼠的形貌个性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可爱。其中一篇自然野生的松鼠后来被人抓了吃了。另一篇中拾养的小松鼠意外的死在自己的写字桌上。那种人与小动物之间的情感,比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还要来得珍贵和动人。
冯骥才笔下的蓝眼睛猫,同样的是这样可爱。且来看:
“起初它小,趴在我手掌上打盹睡觉,我儿子拿手绢当被子盖在它身上,我妻子拿眼药瓶吸牛奶喂它。它呢,喜欢像婴儿那样仰面躺着吃奶,吃得高兴时便用四只小毛腿抱着你的手,伸出柔软的、细砂纸似的小红舌头亲昵地舔你的手指尖……。”
单这一点,我对猫——蓝眼睛的喜欢和感动,是超过了对人——猫婆命运的关注。
同时,也让我想起自己与猫的经历。我也算是“养过”猫的吧。曾为此写过多篇猫文,具体就不说了。所以,我从中多少了解些猫。
猫确实可爱,尤是乖巧。它柔软光滑的毛,撸起来十分治愈,有安全感。它眯着眼或躺敞着肚或在你面前酣睡或翘起尾巴蹭你等等,对你的无限依赖和信任,不由不叫你感动,心中柔软,生出一份爱护和责任来。
可是,猫又让我认识到它的多变,绝情。一如《猫婆》中蓝眼睛的忽然丢失。这跟我“养过”的那只猫咪发生的情况,可以说是一样的。它不管你是不是想它,是怎样牵挂担心它。它依然决然地离去,不说一声再见。它甚至丢下自己的孩子。它跟别的猫跑了,去寻求它的下一站幸福去了。总之,你与它之间的故事就此结束了。从此天涯,各自为安。
也因此,我再也不敢轻意染指亲近猫了。猫不像狗,指不定什么时候会突然离开。狗不会,狗不嫌家贫,忠诚是狗的信仰。
也是写人——猫婆
猫婆是旧社会,过去年代的牺牲品。更深刻的,是反映了人性。同时,我想也是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一代人受到的伤害的一种表达。不单冯骥才,就我所知,汪曾祺,老舍,季羡林等,在他们的作品及经历中,都有历史的伤痕。相比,我们生长在和平健康的年代,在受苦打击上是幸运的。但作为作家,苦难也是财富。
二 改写
我住的楼下,有一条又深又长的胡同。我把这条胡同叫猫胡同。每到夜半,常被胡同里的野猫叫闹吵得不能安睡。因此,我很讨厌猫。
一日去朋友家串门。朋友养猫,视猫如命。听我说讨厌猫,没有说什么,转身在墙角纸箱里摸出一小团软乎乎的东西放到我手掌上,是一只极小的幼猫。它有一双天蓝色的眼睛,十分可爱。是朋友家大猫生养的其中一只,见我喜欢,尽管舍不得给人,还是割爱送给了我。
家里人都很喜欢小猫,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在我的手掌上睡觉,妻子拿牛奶喂它,儿子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蓝眼睛。蓝眼睛在我们的照护下,长大了。
我从一开始讨厌猫,变得像送猫给我的朋友那样的视猫如命了。
入秋后,外面的大野猫不时来骚扰,蓝眼睛总追出来,与它们一顿厮打纠缠。我怕蓝眼睛吃亏,关上门窗不使它出去。可是,大野猫再来时,蓝眼睛拼了命的想出去。我顿时明白了,蓝眼睛是一只小母猫。自此,蓝眼睛每天晚出早归。回来时,满身土草,但眼睛分外兴奋明亮。直到有一天,蓝眼睛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蓝眼睛丢了,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我们都很伤心难过。
得知猫胡同尽头楼下住着一个猫婆,她养了很多猫,蓝眼睛很可能是被她的猫勾引去了。
我随即去找。
出胡同,在一座楼的西侧,有一个院落,是一栋两层小楼。房子不是很新,青砖粗梁,倒也牢实。院子南角有一棚葡萄架,一角有几盆花草。院角、门前或卧或站着各样形貌很丑的猫咪。猫婆就住在一楼。二楼晾挂着几件衣物,住着的是一对夫妻带一个孩子的房客。
敲了敲西边的门,门开了。站在眼前的女人,就是猫婆。猫婆适中身材,瘦,年过古稀,一头白发梳得井井有条,精神不错。虽上了年纪,但从她干净利落的身上看得出,年轻时也是一位美人胚子。
我说来找猫。猫婆让进屋里,叫自个倒茶。我们便聊起来。才得知猫婆的一些过去。
猫婆并不是本地人,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本地米铺的王老板,耐不过王老板的死追硬泡,才嫁给了他。可是,却不被王老板的正室所容。时常寻三找四,终于,猫婆不忍刁难,便搬了出来。幸而王老板对猫婆有情有义,舍得给了她一笔不菲的钱财,并让猫婆住在楼西侧的院子。
猫婆本想找个相好的再嫁,奈何东不成西不就,机缘错失,年华不再。后来,干脆死了这份雄心。安心的自个过自个的日子。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猫婆养起了猫,收养流浪猫。日夜有猫作伴,也不感到怎样孤单。
听我说到蓝眼睛,猫婆说见过,也曾来过。但是,四五天没见了,怕是凶多吉少。
从猫婆处回来,蓝眼睛不知所踪,我闷闷不乐。
就这样又过去了一年,新年春天,又到了猫们求偶的时节。
猫胡同又热闹起来。奇怪的是,我不再觉得它们的闹吵。反而听到它们的叫声,我就有一种希望。
或许真是心有所想,事有所愿。料想不到的事出现了。
这天,我照常在窗下写作。间歇听有猫叫,推窗往猫胡同下一望,一只熟悉的身影一闪,我心中一动,莫非是蓝眼睛?!
我即抽身下去寻找。才一开门,门脚地上伏卧着一只纯白的大波斯猫,一见了我,立马发出熟悉的叫唤声。我惊喜不小——这不是蓝眼睛又是谁!蓝眼睛随即一跳,我张开怀抱,跳到我的怀里来。
全家人都为蓝眼睛再次出现兴奋不已,感叹不已。
就在第二天傍晚,更惊奇的事情出现了。蓝眼睛不仅又回来了,不是一个人,它身后还跟着两只才将成年的小猫。全身白色,一只一双金黄的眼睛,一只和蓝眼睛一模一样。啊,这不是和当年朋友送我猫时的情形一样吗。
谁说猫无情。其实,猫的离开是迫不得已,猫自有猫的生命规则。但它对有恩于自己的主人,是记在心里,永不忘怀的。
猫婆知道蓝眼睛回来,还带着一双孩子,裂着掉了门牙的瘪嘴,开心地笑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