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羡慕那些博览群书、出口成章、而且能力超群的人,比如俞敏洪每年要读一两百本书,罗振宇是刷书的高手,刘润几乎每天都在听书,樊登每周讲解一本书,查理芒格更是每天手不释卷,他有一句经典名言:我所认识的每一个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热爱读书的。
我也在网上看到许多人在晒自己每年读了多少书,每天读多少页。每当浏览到这些信息时,我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焦虑。别人都这么努力,每天都在读书,我却读不了几页;这么多人每年能读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书,我却只读了不过区区几本书。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差距这么大,感觉自己已经被时代远远抛在后面了。担心被淘汰的想法就像一根刺扎在心上,我得奋起直追啊。于是我订阅了得到上的电子书会员,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每天至少读50页,每周至少读一本书,并为此专门找了一些叫我们如何速读的文章来看,希望尽快达到这个目标。
就这样读了一年,也确实读了几十本书,但是当我在思考、写作或表达时,想要搜寻读过的那些书的内容时,却死活都想不起来。我明明读过好几本如何控制情绪的书,事到临头就是会忍不住发火。我明明读了好几遍《超越感觉》,但做决策时依然是凭借本能和惯性,依然在犯相同的错误。我认为自己很努力,也读了这么多书,但为什么我的生活依然没有起色?
反思自己读书的起始和过程,我发现自己读书有几个误区。
1、动机不纯,虚荣心作祟,认为读书多就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读书是为了炫耀。
2、一味地贪多求快求新,结果许多书根本就没有理解其中的深意,所以读了以后很快就忘了,之后又要重头找重新读,反而浪费了许多时间。
3、读书时只是摘抄或复制,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做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工作。
所以,看上去我读了许多书,其实对自己和他人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和提高。既然现在问题的症结找到了,那就需要对读书的方式做一个调整。
首先,我需要确立读书的目的,那就是:1、读所有非虚构类的书籍,目的就是能够提高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能力。2、读虚构类书籍,目的就是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其次,培养读书的新习惯:不求速度,读懂为止。
第三,制定读懂的标准:联得上,写得出,说得清,用得上。
我为什么要读书?是因为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许多无法解决的、令人困扰的问题,而书籍则是我们众多排忧解惑方式中的一种,也是所有方式中最便捷、最便宜、最丰富的一种。
读书的目的不是炫耀、不是消磨时间,不是阳春白雪,读书目的就是为我们服务,一方面解决我们的现实困惑,一方面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