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拜托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伍绮诗
莉迪亚的离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沉痛的一击,他们在寻找莉迪亚死因的途中,由疑惑,到愤怒,再到无声的接受这一切的发生,无声的拥抱身边的爱人,做无声的告白。
初读这本书时,静不下心去理解每个人的心思,第二遍读,是在疫情过后的开学,沉下心的去读每个人的心思,发现无论是书名还是首页简短的一句话,都与书里面的内容环环相扣。
詹姆斯是莉迪亚的父亲,一个从小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从小的他遭受排挤,在一众白人中与众不同,而后希望这个唯一拥有蓝眼睛的孩子能够多和朋友玩,多去融入外界的圈子。
玛丽琳是莉迪亚的母亲,一直受自己教家政的母亲影响,发誓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与母亲完全不同的人生。在下定决心与命运反抗又被打回后,把所有的希望放在莉迪亚身上。
莉迪亚,在母亲玛丽琳想要找寻梦想,离家出走时,感受岌岌可危的家庭,于是发誓,只要母亲回来,她什么都听母亲的。然而,一味的答应,让母亲对她的期待越来越高,她终于承受不了。
内斯,莉迪亚的哥哥,有着宇航梦,在家里,父母对他的关心很少,但是,他是那个家庭里唯一理解和能陪伴莉迪亚的人。
汉娜,莉迪亚的妹妹,家里的小透明,渴望得到所有人的关爱,小心翼翼观察所有人的情绪。
所有的人物都有性格缺陷,这些性格缺陷造成他们之间对关爱的误解。
莉迪亚希望用自己的乖巧换的母亲永远不会再离开,她每回答一句好的,都是在给母亲讯号,妈妈,我是爱你的。可是妈妈得到的讯号就是,妈妈,我喜欢物理,喜欢听诊器,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因为玛丽琳觉得,只有女儿过上了想要的人生就不会和别人一样,她会与众不同。詹姆斯因为自己的经历觉得一定要和别人一样,不要标新立异,这样融入人群,莉迪亚才会快乐。妈妈要求的与众不同和爸爸要求的平凡在莉迪亚的脑海里一直碰撞,产生火花,最终吞噬。
看完整篇文章,我开始明白,莉迪亚知道,当她沉溺于父母太多关爱中时,紧紧抓住的不应该是同样想要有自己人生的内斯,而是她自己。她要自己越过那片湖泊,游向岸边,告诉父母,她没有朋友,物理太难,她太孤单。然而那片湖泊太过于深,她只是一个还没学会游泳的人。所以,没来得及向父母说清楚,她便离去了。这份对父母无声的爱就沉在湖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