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旅行的缘起是传家故事。表姑八十三岁时,携女儿开启了传家故事之旅。
1945年,日本鬼子入侵湖南邵阳,姑爷爷举家避难到巨口铺五虎寨。虽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姑爷爷和爷爷携手在邵阳商界打拼。小时候,我经常听奶奶动情地说起,两家人在乱世中艰难的创业故事。
前年六月,我到长沙出差,特地抽空去看望表姑。闲谈中,我向她介绍已调到景区工作,邀请表姑一家到新邵旅游。表姑只是摆摆手,叹息说自己老了,走不动了。当我告诉她,当年避难的五虎寨,就在景区附近时,表姑一下子来了精神,仿佛皱纹也平整了几分,眼神里蹦出光来。
“那真该去看看。”表姑欣喜之余,眼睛看向远处,“避难五虎寨那年,你爷爷用箩筐一头挑着物资,一头挑着六岁的我,一步一步爬到山上。巨口铺有我的童年记忆,真想去看一看。”
白水洞
当年七月,表姑一家来到新邵,入住莫林风尚酒店。第一天游览白水洞景区。表姑由于腿脚行动不便,由父亲和洪表叔陪伴,在游客接待中心四周散步叙旧。
父亲比表姑小九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读初中时,上大学的表姑经常寄书给他;洪表叔是表姑的胞弟,邵阳金笔厂退休,比父亲小一岁,因年龄相仿,与父亲来往密切。
几位长辈善解人意,让我先带着表姑的女儿去领略景区的自然风光。表姑有两个女儿,长女叫郭翔,小女叫郭翎。我告诉她们,景区有两大看点,白龙洞的“海底世界”和大峡谷的瀑布。
到白龙洞后,我们直奔“海底世界”。翔姐顺着我的指引,俯下身子,然后站起来感叹:“看上去深不可测,像城堡,如梦如幻,其实水深不过三寸啊!”
“哇,这里更神奇!”表妹郭翎在前面嚷嚷起来,“这水面上的巨石好像漂浮的船只,从下面可以看到正上方所有物体的影像呢!”
惊叹之余,她们问我是不是因为洞中的灯光作用?我特意让工作人员关了灯,只用手电筒照着。然而石笋和石笋的根部仍然出现在倒影中。引来一片赞叹声!
赞叹声中,景区摆渡车把我们拉到了大峡谷山脚。
大峡谷两山回环夹峙,群峰拱卫,水白如银,秀雅幽深。沿途有不少小孩在“打水仗”,一路欢声笑语。
来到银涛峡时,只见瀑布从百丈悬崖峭壁上飞流跌下,水花四溅,白雾蒙蒙。那日天公做美,艳阳高照。阳光朝瀑布射去,形成五彩缤纷的彩虹。
沿着游步道继续前行,仅十几分钟,就来到了水帘洞瀑布。这是一个网红打卡点,不少游客正摆着不同的POSS,互相拍照留念。
因牵挂着表姑几位长辈,我们便从水帘洞折回到游客接待中心与他们会合。
表姑十多年没回邵阳了,这是一个难得的家人相聚机会。几个兄弟商议后,决定在景区的特色餐馆,订个可以容纳二、三十人的大包厢,为表姑一家接风。
表姑1959年考入湖南医学院。读大四时,空军部队到学校招军医时入伍。辗转武汉、南京、沈阳等地后,于“文革”后期转业到长沙。从1975年到1982年,一大家子兄弟姐妹,被长辈轮流带着去过长沙表姑家。回家时,表姑总喜欢送一些学习资料给我们,勉励大家发狠读书,长大后考上好大学。
那年头,农村孩子去过省城长沙的不多,在整个中小学阶段,我们都被同学们羡慕。凑巧,十多年后我在长沙水电学校读书时,表姑住在芙蓉区贺龙体育馆附近的白沙井小区,离学校所在地黄土岭很近,于是我成了表姑家的常客。因为这个机缘,在同辈中,平时我与表姑家走动最多。
前些年,二叔去世了。堂兄从老家巨口铺,接来了健在的八十四岁伯父和八十岁姑妈。
当年去表姑家还是小孩子的兄弟姐妹,现在已经四、五十岁了,有的从政,有的经商,有的教书育人,有的在国企工作……只要人在邵阳,都来聚餐看望表姑了。
表姑逐一听完这些晚辈的自我介绍后,满面春光,高兴地接连树起大拇指……
席间,举杯交筹,谈笑风生。长辈们回忆,抗日战争时期,曾祖母去世,爷爷把田产变卖,积了些本金,到邵阳城来做米生意了。
爷爷到市区邵府街经营米业,与姻亲有密切关系。原来,爷爷的胞妹(表姑之母),嫁给了祖籍在今邵东市魏家桥何姓商业世家。
表姑的爷爷虽是一个盲人,但眼盲心不盲,十分精明能干,早年行走在湖南至云贵的茶马古道上,中年时因青光致盲。伯父1938出生,据他介绍,仓库的谷堆不论大小,这位前辈只要拄着拐杖边戳边绕着走一圈,即可准确的说出其重量,八九不离十。还有,收购回来的谷子,他只要用手一抓一捻,即可知其干湿乃至新陈优劣。
当年邵府街开的叫隆兴米厂,前店后厂共三进,总面积在400平米左右。前面临街门面专售大米谷糠,既可批发,亦可零售。大米按品质分“天地人和”四个级别,“天”级大米最好最白最齐整,共要碾三次,那是社会最上等的人才消费得起的。“地”级大米品相是没问题的,不过只碾两次,消费群体主要是官府的公职人员。“人”级大米那就只碾一次了,外观和口感也明显差一等,顾客主要是一般市民。“和”级大米也只碾一次,只是简单去壳的糙米,外观和口感就难以保证了,只是能果腹而已。第二进为加工厂一一碾米机房,共三四台带履带的柴油机器,雇了10来名工人,主要是亲戚和宗亲,他们有的操作机器,有的放料,有的装袋,有的打包,有的搬运,分工又合作。每天加工大米的数量不一定,主要看门店销售量大小,反正卖多少碾多少,不存太多米。第三进是生活场所。
那时侯邵阳城除了隆兴米厂外,虽然也有一些做米生意的商家,但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所以米厂基本可以说做的是独行生意。但先辈们并不漫天要价,而是保本微利,故米厂在全城有着良好的口碑,大米总是供不应求。先辈们也仗义疏财,凡有公益捐赠之事从不后人。
表姑小伯父一岁,那年头他们就在米行附近的六岭公园读小学。那时,姑妈刚出生不久,父亲和洪表叔临近解放才出生。
晚辈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先辈们的创业精神赞叹不已。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家人之间的关怀从来不需要太多言语,家风的延续或许就在这不经意的温暖与感动之中!
白云岩
第二天游白云岩。白云岩座落在老家巨口铺镇,去那儿“也就是一支烟的功夫。”
我到莫林风尚酒店接表姑时,表姑已到大厅。只见表姑精神焕发,脸上毫无倦容。
“白云岩又叫‘白云樵隐’,宝庆十二景之一。我六、七岁时就跟你姑奶奶去过……”表姑一路深情地回忆。
转眼就到了白云岩。堂兄带着伯父和姑妈,从家里赶来,早早在等候了。
一群人,从白云岩停车坪往前走,便见关龙亭;从关龙亭再往前走,便是一座如虹的石拱桥,唤作“会仙桥”。只是表姑几位长辈年岁已高,不便爬山。表姑就在关龙亭回忆,说小时侯姑奶奶带她到牧云寺祈福行善的故事。姑奶奶与庵堂的女师傅交好,时常行善捐款。据说这位女师傅不仅精通佛经,还懂中医、茶艺,小楷书法也写得不错。小孩伤风感冒时,找这位庵堂女师傅采点中药就解决问题。这白云岩山上产桂丁茶,还曾是朝廷的贡茶。有闲时,姑奶奶喜欢带小孩来寺院,与女师傅一起品茶吟诗。
令大家吃惊的是,表姑居然记得小时侯姑奶奶给她讲过的、宝鉴大师开山白云岩的故事,并知道宝鉴禅师坐化的地方在顶庵妙音寺!
听完表姑的回忆后,长辈们自然又不忘让我引着表姐妹一路向上游览。片刻,我们穿过两边古木拥翠,绿叶密匝的台阶,来到依洞而建的妙音寺。
这里紫烟缭绕,钟声回荡。我引着表姐妹一行穿过佛堂,找到相传宝鉴禅师坐化的地方。绕行一圈后,又回到寺外。
出寺门往右走两、三百米,往前眺望,可以看到更崔崔的山峰,白云缭绕,浩如烟海。
只是大家更大的兴趣,还是跟着表姑等长辈去五虎寨山脚追寻踪迹。于是我们便豪情不再,决定返程。
五虎寨山脚
五虎寨,又名五峰寨,属于溪子山风景区,哪里泉水淙淙,鸟鸣幽幽,很有旅游开发价值。自从听表姑讲了她少儿时避难的故事,我做了一番功课,考据史册得知,爷爷带表姑所遭的那次劫难,乃是1945年4月至5月的雪峰山之战,日本是47师团主力重广支队,不过,经过老家巨口铺之时,日军已是强弩之末了。
我们一行,带着表姑家去五虎寨,寻找她童年的记忆。前往五虎寨,要经过我家。到我家前面坪地时,表姑说想下车看一看老屋。
下车后,我指着上头的红砖屋,告诉表姑,说1991年我家把老屋拆掉改建成这栋房屋了。这屋空在这里,我们全家常住城里了。
表姑接着回忆,老屋前面原来有口塘,还有几棵树……
看完老屋,上车进山。我一路跟表姑介绍,进山公路是1993年修筑的;坝边渠道是“大跃进”时期建设的;还有溪子山自来水工程是二、三十年前的事……
几分钟的功夫,就到了五虎寨山脚。爬五虎寨山顶不现实,我们只在山下看看。
我指着山顶,告诉表姑,那就是五虎寨,前些年开金矿,植被破坏很严重,只是修了几处挡砂坝。
“大变样,换了人间啊!”,表姑由衷感慨,“以前哪有什么车啊?上山的人行道也都是窄窄的。”
表姑不禁又讲了当年日本鬼子进山抢劫财物时、由于不熟悉地形、被爷爷打翻在山沟沟里的故事。当她抬头看向云遮雾涌的五虎寨峰巅时,触景生情,深情地回忆起避难在五虎寨那段时间,山顶风光秀丽,物产丰饶,爷爷带着她打板栗等野果充饥的情景,动容之时眼帘竟冒出了泪花。
说到爷爷,伯父也来了兴致,说我们是忠厚诚信的积善之家。他不仅讲了爷爷“走日本”(1945年)时,开仓济难民的善举;还讲了他亲身经历的,爷爷在邵阳米厂乐善好施的故事。
说那时米厂,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从家乡巨口铺去城里办事的人,不论亲疏,只要找上门来,一律管吃管住,有的还打发盘缠。
那时伯父不到十岁。一次邻近的新民前某老乡去邵阳办事,估计是费用不够了,于是慕名找到米厂,对米店一个伙计说是爷爷的老乡。伙计问他认识老板吗?他说经常见面当然认识。其实当时爷爷就在旁边站着,只是笑而不语。尽管此人有冒充身份之嫌,但从其口音来说算是家门口人不假,于是爷爷还是让伯父带他去吃饭并赠送盘缠。
不觉已是下午五点。受几位长辈委托,第二天由我代表大家庭为表姑一家送行。
返回途经姑妈家时,她刚从土地里扯回了几袋蔬菜,把翔表姐车后箱塞得满满的。我又告诉表姑,从白云岩景区老百姓哪里,已买好几袋油泡豆腐和几包桂丁茶,带回家尝尝!
当表姑收到这些土特产时,她久久凝视,仿佛收到的不是土特产,而是浓浓的亲情和挥之不去的乡愁!
资江码头
最后一天的中午,我选在新邵资江码头附近的稻香记家菜馆为姑妈一家饯行。并把家住市区的洪表叔和随我们住在县城的父亲请来做陪。
可能因用餐在资江码头附近的缘故,几位长辈,又讲起了解放前,爷爷和姑爷爷合伙开米厂时在资江闯荡的故事。
那时米厂的稻谷来源,主要是鱼米之乡益阳。每年夏秋两季稻谷收割后,爷爷和姑爷爷带队,组织得力伙计,雇船从临津门资江码头出发,顺资江而下前去收购稻谷。尽管距离较远,但益阳稻谷品质好又有价格优势,所以还是舍近求远。
那时侯世道不靖,江上有水匪专干抢劫勒索之事,特别是兵荒马乱的“走日本”时期,水匪抢稻谷的事更不鲜见。为确保一路平安,爷爷利用邵阳县政府及警察局的亲戚朋友关系,前去求援。当时政府也希望能保障市场粮食供应,以求得社会安宁,于是答应了爷爷的请求,在他每次去益阳进稻谷的时侯,都派出一个警察班跟随保驾护航。
饭后,我们相约一起去这新资江码头赏景休息一会儿。我们先步行到“陈锡公园”,再上天桥去对面的新资江码头。
刚下天桥,往右看,只见九头岩上的灵犀塔巍然屹立。再往前走,是沿江游步道。清风徐来,令人神清气爽,倍感舒畅。
一会儿,来到新资江码头。渡口的人物塑像栩栩如生,秀雅而不失端庄;码头的建筑造型古朴,气势磅礴……
但这毕竟不是历史上的临津门资江码头。于是我说回长沙时间还早,不如去市区临津门转一下再走。
于是带着激情与怀念,我们驱车前往临津门。
过去,我只在书上看过石达开攻宝庆府、在临津门外围城三月望江而弃的故事。想不到临津门和我有这么亲近的链接,爷爷等前辈,当年正是从这码头行走江湖,纵横商海!
临津门在宝庆府古城墙。到那里时,我们无心欣赏滨江公园的名树花丛及资江防洪堤景观,也无意去古城门之间的名鞋服饰、玉器珠宝、茶艺书画、各类小吃等店行去游逛,只是醉心于临津门古建筑的观赏之中!
只见门洞呈券顶形,上有城楼,外有津渡,形势险要。巨大石块砌成的城门坚固雄伟,千百年来络绎不绝的人来车往,将青石磨得光滑铮亮,勒出的车辙印记清晰可辨。望着这些印记,我想象着爷爷和姑爷爷一前一后,带着他们的商队,从此门岀城,到码头上船,顺江而下的情景……
我和表姐妹爬到城墙上面,迎面的是一栋矗立的城楼,呈暗红色,大门前一对石狮特别显眼。从城墙上往下一看,城门楼前有一铜鼎,据说是宝庆府出土文物的仿制品。不远处还有“打糍粑”、“烤红薯”等民俗雕像,栩栩如生,令游人久久停留。
往城墙后面一看,有一条仿古街与市区的城北路相连。此路设有临津门站,有专线公共汽车通邵阳高铁站,从该站又可坐高铁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现代化大都市。
从城墙下来,行至江边。由于资江下游柘溪水电站的修建,繁华了几个世纪的水运经济时代结束了。“天上的九头鸟,地上的湖北佬;十个湖北佬,抵不过一个宝古佬”。老宝庆人在武汉的光环成为了历史故事,只是在汉口仍有一条街道名为宝庆街,以纪念其辉煌。
抚古思今,现在经济形势相对低迷,升学难,就业难,创业难……但再难也难不过爷爷那个战乱年代。当下,在不少年轻人身上,存在“啃老”、“躺平”的思想,对照铁骨铮铮,刚烈如火,敢为人先,胸怀天下的“宝古佬”精神,难道不汗颜吗?
趁着翔姐为长辈们合影留念之际,我来到河边,俯下身子,倾听江水拍打着岸边,发出的“哗哗”声。
细细聆听,这声音又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先辈们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