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5封门反杀的第十回合---对郑国的二重策反
姬重耳淡淡道:“郑文公身有三罪。虽然他捧了我一下,主持了‘践土之盟’,故我可以免他一罪;但是二罪、三罪不容含糊---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他必须明白。”
小武恍然道:“你是要他跟楚国绝交,专心做晋国的小弟,然后才能放过郑国,是吧?不错,你既已是姬姓国家的大家长,这方面确实不容小弟首鼠两端。”
晋文公点了点头,道:“不过,郑文公此人非常赖皮,寻常手段很难搞定。何况自从主办践土之盟以后,他自恃有功,处处以‘副盟主’自居。表面上他尊奉我晋的号令,其实又我行我素、四处骑墙,以为我拿他无法。”
小武皱眉道:“说到底,四处骑墙可能是郑文公的生存策略。一方面,他是个白发老头,郑国又居于天下之中,一辈子大风大浪见得多了。二方面,你也是个白发老头,兴许活不了几年。如果郑国跟楚国断交了,一旦晋国翻篇,那么楚国再来讨伐,如何是好?郑文公一定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肯与楚国绝交。”
姬重耳微笑道:“对他来说,可能的确是这么个理儿。但我怎能容他打如意小算盘、不选边站?待料理了卫国的君臣对诉之事后,我便同秦穆公商议停当,一同前去讨伐郑国。”
小武奇道:“这事情跟秦穆公有何关系?他为何要去?”
晋文公淡淡道:“秦穆公对于维护天下‘大义’的事情,一向非常起劲。不过上次天下诸侯排序、在践土依次歃血、在誓书上签字之礼,他因私人情绪而完全错过了、因而没有名号,这是丢脸丢到周天子面前之事。”
“不过既已错过践土之盟,此时正是勤于王事、挽回声誉的机会。再者,不得已而求其次,他也想靠拢我晋,弄到一个疑似‘副盟主’之类的地位,然后再说其它。故此他也分外容不下郑国处处以‘副盟主’的身份自居,急欲伐之而后快。”
小武咧了咧嘴,摇头道:“好吧。秦穆公已经不够资格当你的对手了,只能去跟郑文公争夺罢了。看来就连秦穆公、郑文公这两个千年老狐狸,也都跳不出你的股掌之间。”
姬重耳没有答话,却摇头道:“郑文公派人抵赖说,他并没有私通楚国之行为,秦、晋二国为何举兵伐之?我派人回话说:郑大夫叔瞻与楚君书信往来,送信人已被我拿获,就请把叔瞻抓出来对质。结果第二天就听说叔瞻已经自杀,郑人还把他的棺材送过来了。”
小武笑道:“郑文公显然是逼他自杀灭口啊,但你又能如何?”
晋文公微微点头,道:“我们秦、晋两军已经兵临郑国都城之下,郑文公居然还能挺住,这点倒是让我失算了。于是我们两军将其都城重重包围,但下一步该当如何,一时间我还有点犹豫。”
“然而没等我下定决心攻城,一天清晨突然军士来报,说是秦军已经连夜撤走了,连招呼也不跟我打一个,倒是让我吃了一惊。转头再看看郑军的阵地,居然还有秦国人在那里---杞子、逢孙、杨孙等三个小将正在帮助郑人戍守,若是我军进攻,显然就得先杀他们。”
小武哈哈大笑道:“这事我知道,叫做‘烛之武退秦师’呀!郑国有个白发老头叫烛之武,受郑文公委派缒下城墙,半夜里悄悄进了秦营,当面游说了秦穆公。据他说,秦国显然是被晋国卖了、还替晋国数钱---但自己还没发觉。若攻下郑国、只能让晋国的霸业进一步扩大,对秦国又有何好处呢?”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越想越有理,觉得再跟晋国混在一起,只有被利用到死的份儿。所以嬴任好决定连夜撤军回国,不但不帮助晋国了,而且还要扯一下后腿、帮助郑国一把。”
“故他留了三百个秦国士兵在郑国,目的就是送死。如果晋军继续进攻的话,必须要杀掉秦国士兵。如此则等于告诉天下人:是晋国先破坏秦晋之好的,而秦国是无辜的。”
晋文公点了点头,道:“知道秦军已经撤走,狐偃大怒,请求立即派军去追,但我拒绝了此事。毕竟秦穆公于我有恩,他想走就让他走吧,我不想为此小故攻击秦军。但是,他以为把百十个秦兵放在郑国,就能难倒我,这可真是把我看小了。”
小武惊讶道:“你既然不想攻击秦军,郑国又很赖皮,那你还能怎样?”
姬重耳微微一笑道:“郑文公心态阴暗,多个儿子死于内斗、或造反被他处死。只有一个像样点儿的公子士,本来可以接班,但却在出使楚国的时候被毒杀。估计是楚人对其无礼,招致公子士想推翻以前的国策、即位后背离楚国,所以才会被楚人下了毒。这可能也是郑文公觉得无法对抗楚国的现实原因之一。”
“如今,他只剩下最后一个儿子---公子兰。据说妃子生下他时,梦见兰花入腹,随后满室清香,郑文公爱之如掌上明珠。所以,既然你也说郑文公是个白胡子老头,兴许已活不了多久,那我自然应从公子兰那里下手。”
小武震惊道:“楚国人杀了公子士?那晋国人是不是要杀了公子兰?”
晋文公哈哈一笑,捋须道:“我晋当然不会用楚国人的那种方法。只是派人去跟郑文公说:我已相信他没有倒向楚国了,很快就会撤兵;只是公子兰必须随我晋大军一起回国为质,人来则兵退。”
“这也是大国间常见的做法,郑文公若敢拒绝,可见他私通楚国属实了。而且我也请他放心,承诺我晋必将善待他的儿子,既是同宗之子、还会好好培养。”
“郑文公当然不相信区区几百个秦兵就能挡住我军,正在害怕之际,听说我军肯撤,自然喜出望外,于是只能答应让公子兰跟我走。临别之际,他当面细细嘱咐公子兰---好好在我晋生活,不要犯什么错误,这才洒泪而别。”
小武点了点头道:“春秋时期,各国拿别国公子为质,实属常有。郑文公的确没有理由拒绝。你肯放过他本人已经很好了。但是于你非常有利的是,郑文公只有这一个儿子了。”
晋文公微微笑道:“不错。若郑文公不是只剩下这一个儿子、公子兰将来一定会即位为君的话,我还不会要他呢。”
“不过我说到做到,要求所有卿家都得善待郑公子兰;有空还教他读《周礼》,明白姬姓国家必须团结的道理。并且平时众臣之间的宴请、游玩、狩猎,都要带上郑公子兰,出去打仗有缴获物和女人,也要分给他一份。”
小武高高举起大拇指,目射奇光道:“如此洗脑,谁不喜欢?你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和平演变,太厉害了!”
姬重耳哼了一声,道:“一两年后,下臣们跟我说,公子兰已经变得比晋国人还要晋国人了。由于郑国弱小,加上他父亲对内严厉,公子兰其实一直生活得很压抑。不过,在我晋他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大国风范,什么是霸主气质,从此活得吐气扬眉!最终,郑公子兰认为连晋国的月亮也比其它地方的圆---这就是我想见到的结果。”
“以后的事情会演变成怎样,我不知道。估计到我死的时候,郑文公差不多也该死了。我的儿子姬驩(晋襄公)将会即位,郑公子兰(郑穆公)也会回国即位。之后郑国的国策应该会倒向我晋,这对于楚、秦,都不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我是看不见了,但我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说到这里,重耳缓缓地叹息道。
图表24姬重耳(晋文公)纪年大事列表
小武拱手敬了一礼,为眼前的春秋第一霸主深深地折服道:“我原来看故事的时候,还以为烛之武很了不起、秦穆公也很聪明,而你是失败者呢!原来后面的事情,早就被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后面发生的事情我大都知道,也跟您分享一下。郑穆公(公子兰)即位之后,郑国立即全面倒向了晋国。一切如您所料,他回绝了楚国的邦交不说,还对300秦兵十分怠慢,更不要谈继续做秦国的‘东道主’---这本来是烛之武承诺秦穆公的细节---说凡是秦国人东来有事,都可在郑国休整休息。”
晋文公沉声道:“那嬴任好如何反应?”
小武继续道:“秦国的三个小将把郑国的一百八十度变化,写信汇报给秦穆公,并建议秦国悄悄派大军去突袭郑国。毕竟他们三人还负责镇守郑国都城的一个城门,不妨利用这一点里应外合、一举灭了郑国,使之变为秦国的领土。”
“秦穆公思索许久,终于下定决心,起倾巢之兵5万人(约秦国兵力的70%),由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率领,冒险偷越崤函古道,千里奇袭郑国。然而,半路上(在滑国)他们被一个往来贩牛的郑国商人发现,此人名叫弦高。”
“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叫‘弦高犒师’---弦高冒充郑穆公遣来的使臣,前去慰问了秦军,并送上了自己的50头牛作为犒军礼物。这下子孟明视以为秦军的偷袭计划已被泄露,只得狡辩说秦军是来讨伐滑国的,随即灭了滑国,然后班师回秦。”
“与此同时,弦高派人星夜通知了郑穆公,于是秦国三个守城门的小将立刻被逐出了郑国。由于计划失败,他们也不敢再回秦国,从此分投齐国、宋国谋生去了。”
听到这里,晋文公默然了一会儿道:“秦军全师安然返国了吗?”
小武摇了摇头,微笑道:“当然没有。晋国众卿一直在密切注视着秦军的动向,只是因为料理你的后事、而一时腾不开手。此时见到秦军丧气而回,众卿一致决定,于崤山设下埋伏,在5万秦军即将回国前的最后一处险地,将他们包围全歼。”
“‘崤之战’仍是由先轸亲自指挥。而狐偃给秦国找好的罪名是‘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意思是秦国不但不为晋国国君服丧(晋文公既是霸主、又与秦国是姻亲),反而借机讨伐同姓之国(滑国虽小、却也姓姬),故罪不可赦。”
“当时,刚刚即位的晋襄公‘子墨衰绖’---按晋国的习俗穿上黑色丧服,乘坐战车亲自去前线誓师。这样一番奇幻操作结束---晋国一边进行着国丧,一边将秦军全部歼灭,并且俘虏了孟明视等三帅。”
晋文公听了微微颔首,仿佛一派“果然如此”的样子。
小武继续道:“此战后,你的文赢夫人向晋襄公劝解,不要跟秦国彻底搞僵,故释放了三帅回秦。但秦穆公遭此打击,只得吞下东进争霸的国策全面失败的苦果;从此他目光向西,只是同西戎争夺土地,再不提维护天下‘大义’了。”
“继你之后,晋襄公又建立了全面霸业。晋国的实力也上升到了顶峰,六卿兵力之强,比城濮之战时更多了一倍以上。可惜的是,晋襄公也只在位七年、便过世了。此时恰好秦穆公也过世了,秦康公即位。”
“此时晋国的中军将是赵盾,他与众卿商议,打算拥立你当年留在秦国的公子雍(姬重耳与杜祁之子、晋襄公之弟)继位为君,也好借机修复同秦国的关系。”
晋文公突然抬起头来,道:“赵盾?我记得他---他是赵衰的儿子,在小一辈里能力比狐射姑更强。他们迎回了公子雍么?”
小武摇了摇头道:“秦康公对公子雍说,当年送你父亲回国时,没有驻留相当数量的秦军,所以当吕省、郤芮造反的时候,无人能保护你父亲,故只得逃回秦国。所以这次吸取以前的教训,秦康公派出了二万秦军,护驾公子雍回国。”
“赵盾得知此事以后,顿时改变了主意。因为此时不比以往,晋国朝政稳定,大权尽在赵盾之手。他所想要的,只是公子雍一人而已。秦国若派来百十个从人,倒也无所谓;但是派来了两万兵士,难道是想武力干涉晋国内政吗?”
“再加上晋襄公的夫人每日在丧礼上哭闹,赵盾不胜其烦;于是最终改变主意,立晋襄公在襁褓中的儿子夷皋为君。随后赵盾与众卿商议道:既已决定不纳公子雍,则这两万秦军就是敌人,可以尽歼之!与此同时,赵盾又派人半路截杀了狐射姑从陈国召回来的公子乐、阻止了另一场政变---而公子乐是你和怀赢(或辰赢)所生之子。”
说到这里,小武顿了一顿,注意到晋文公的表情并未因赵盾谋害公子雍和公子乐而有任何变化,方才继续道:“不久,数路晋军突进包围,于令狐之地大败秦军,同时杀死了公子雍。秦军完全没有防备,仅有少量人马能够逃回秦国。”
“令狐之战把秦国打至彻底‘失声’,秦、晋之好遂绝。此后两百多年里,秦国一直‘哑’着,好像变成了一个西戎国家。200年间晋国世代称霸,只有楚国方能争雄,即便如此也是晋国胜者多而楚国胜者少。”
晋文公姬重耳点了点头,轻声道:“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我晋能有如此威势,乃天意也。我也无愧于先祖文侯、武公,便是死也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