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才是生命的厚度。而我又总在众多风回路转的瞬间窥见他们。
我生活在一个繁杂喧嚣的时代,人们紧握着每分每秒,又将时间肆意挥霍。一会跟随潮流蜂拥而起,热潮散去余热之后,又一波散去。仿佛一朝一夕的生活中寻不见某个主心骨,好像我们都是一群被风吹着走的人。
有的人在领跑,有的人站在风口,有的人跟着风走,有的人跟着心走。
我们都不知道具体会奔向何方,以致有时会越走越失去方向,最后内心的不安和茫然变成一种习惯,习惯安于现状,习惯日常的生活。不想在迈出那些或难或易的步伐。
戏谑和愉悦变成生活的主导,毒鸡汤好像就似生活本身。我们好像一个跑累了马达,在人生的某一个转角决定停下来,放弃那些未抵达的理想和希望。
安于生活。
而对于一直深处黑暗中的人来说,坚持一丝渺茫的希望,好像才是人生漫长道路的一丝曙光。就像身患残疾的余秀华生于田野,爱情的期待终于被安排的婚姻,不被理解的写作,被身体所束缚却逃脱出来的自由灵魂。以及那首火遍朋友圈的《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至少你坚持走下去了之后它就不会一无所获。正如一句话,路其实并不是选出来的,而是走出开的。在成功之间,谁也无法预料哪条路一定会通往坦途。
而至于人们通常所说的选择比努力重要,机遇是成功的法宝。那么花一生去等待或相信这么玄乎的一个东西,真的能够让你在生活中大步向前嘛?
那么什么是所谓的正确的选择,什么又是所谓的机遇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及小河,无以成江海。也许并不是理想和成功离我们太远,而只是我们太急了。
我们以为不急我们就会被生活抛弃,又或是一两年看不到成功我们就会放弃。而细观来,那些在人生路上走得专一又远的,往往是那些专注的人。
我们都在谈怎样写文字,有的人尝试过各种题材,而有的人专注写影评直至七十多岁。有的人匆匆逃离传统,在热闹纷杂的世界里纸乱金迷;有的人在故宫里静心磨砚修文物。有的人开着车匆匆去一趟拉萨,拍拍布达拉宫,顺便把自己摆进风景里,就当完结;有的人风雨无阻,一路磕着长头到拉萨,只为信仰。
曾经觉得生活的选择非此即彼,不是文就是理,不是金融就是实体。工作后才发现,每个类别之后都能划分无数个小类,而只要你能做专一类,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但是生活中常见的似乎并不是精益求精,虽然那是我们日常经常听见的口号,而现实往往是差不多就好。非求精而求全,往大了说都能说的头头是道,往小了说才发现自己懂的太少,漏洞百出。
记得曾经有一位教我们戏剧学的老师,他上课从不拿书本,觉得那些课本都写得太逊色了,不适合拿来讲学。于是他从第一堂课到最后一堂课都没翻开过书本,凭着知识储备上完了一学期的课。
记得他说过一句话,做事不要求你面面俱到,但是在自己的领域你需要是最专业的。在别的领域你可以不懂,但在自己的领域一问三不知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所以自信是来源于你知识储备的本身,而不只是外在附加在你身上的东西。也许我们都知道只有我们自己骗不过自己,也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上。
不悲、不愤、不急、不燥、不丧,不为失去的悲伤过度,不为得到的欣喜过头,一路坚持的走好每一步,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