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七岁的女儿。在她更小一点儿时,我感冒发烧,躺在床上不能起来,她就会倒好水端到我床前,盯着我吃药,像个小大人一样照顾我。当时的我,一边承受病痛一边幸福得无以复加。
最近有一天,我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就想趴在床上,勉强撑着看她收拾好准备睡觉。可临睡前她还是像平常一样让我帮她按摩。那个体贴的小孩不见了踪影。本来想强忍着答应她,可我发现有点儿不对劲。女儿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我有多辛苦,或者意识到了也觉得无所谓,她觉得理所应当,自己的舒服比妈妈休息更重要。于是我收回了手,狠了狠心告诉她妈妈真的很累很累,需要休息,所以不能像以前一样帮她按摩了。对于我的拒绝,她明显的不开心,哼哼唧唧不肯睡觉。连说了两遍:“为什么呀?”
“小乖,妈妈很累。”我再次有气无力的解释。
“可是妈妈,我想按摩。”
“妈妈知道,可是你觉得妈妈在骗你吗?妈妈现在动都不想动。你怎么一点儿都不体贴妈妈呢?”
“妈妈,你生气了吗?”女儿观察了一会儿,怯怯的问。
“没有,宝贝不体谅妈妈,妈妈只是有点伤心。”
女儿呆住了。
我打起精神,笑着说:“只要你不再闹腾着让我按摩,然后抱抱我,我就不伤心了。”
她松了口气,确定我没有生气的迹象后,猛的扑向我,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还使劲儿亲了我一下。差点把我撂倒。
“妈妈,对不起!”
我立刻回亲了她一下。我俩都很开心。她乖乖的睡下了。
我欣慰极了。是不是这次我又做对了?
孩子天生自私吗?我宁愿相信是的。要纵容这种自私吗?这件事女儿听到了我的解释,感受到了妈妈的伤心,她不再闹腾,十分愿意变得温柔体贴。
我突然恍然大悟。
做父母的自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孝顺,这是一件里子面子都能照顾到的好事。可孩子不见得天生就会这个。也许有,但更多的需要后天习得。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性,更多的是种保护;孩子对父母的爱亦如是,更多的是依赖。身教重于言教,但不能过分忽视言教。自己以身作则的同时,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有些事如果不教给她,她不见得能做好。不是不愿意,而是不明白。
我想到了自己的老妈。小时候老妈非常宠我,我一直觉得她对我的爱是天经地义。她为我牺牲一切,给我这样一种错觉:老妈就是爱我的,她并不需要我的爱。可记忆中我们经常因为一些事闹得不愉快。现在想来只是因为老妈觉得我应该知道怎么做的事而我一直懵懵懂懂。
我懂事很晚,她没有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认为我自然就应该懂得。无奈我笨,没有那么“自然”的知道她心里的想法。一旦我无所适从,她就不理我,常常一个人生闷气。我莫名其妙,觉得老妈没事找事。往往很小的一件事也必须以大吵一顿而告终。次数多了,我俩都满腹委屈。老妈浪费了多少时间在跟我怄气上,却固执的不肯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白白受了那么多委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慢慢理解她的不易。不知道老妈是何时开始觉得我不是白眼狼的。我多希望她能早一点心平气和的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她才会觉得舒服。这样我也会轻松。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
是不好意思吗?其实说到底,这个世界上,哪有人不需要爱?对于孩子,做妈妈当然可以无条件付出,但承认自己也需要爱不也是很重要的吗?让孩子知道自己累的时候也需要关心就是不伟大吗?
如果可以两全其美,何必非要委曲求全?孩子想爱你,却无从下手,这样公平吗?一边惯着让孩子不懂事,一边又嫌孩子不懂事,让她如何是好?坦然说出自己的需要,何尝不是一种勇敢。我们总以为默默承受一切是对的,为孩子牺牲一切是对的,但如果这种牺牲成就了孩子的不懂事不孝顺,它真的还是对的吗?
好在我是女儿也是母亲。我本能的复习着老妈的爱,像她爱我那样去爱女儿,同时也让女儿知道我的真实感受。不是迫不及待的需要回报,而是需要女儿的理解。说出自己的需要,自己轻松;孩子理解你的需要,孝心得以施展,她也会得到心灵的满足。
女儿受委屈了吗?比起我的伤心让她不知所措,她的拥抱和道歉告诉了我一切。在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亲亲之后,我决定继续质朴的坦诚下去。
因为我已经明白,“贴心小棉袄”需要你把她穿在身上她才能有机会温暖你,而不是一味迎合她的需要。H�z�G�,u�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