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面管教》中作者说想要孩子乖乖听话,和家长合作,需要停止和孩子的权利之争。
在家庭中,父母总是用各种方法来战胜孩子,表明自己是对的是为了他好,可这样的方式只会引起孩子的反叛或盲目顺从,让他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
而赢得孩子意味着能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作者建议我们用四个步骤,让孩子感受到理解与尊重,更愿意听取家长的观点,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心甘情愿采纳建议,也能得到认知和技能的提升。
第一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作者认为,赢得孩子的根本是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孩子真的很渴望能被看见与听见,所以当冲突发生时,不要急于解决问题或指责孩子,而要通过用心倾听与试探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来确定自己的理解是对的。比如,“你现在是不是觉得有点委屈呢?”“妈妈想知道,你现在是感到担心还是焦虑呢”。
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如果我们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行为或感受,把它分享给孩子能够更好地进行情感连接。这不是认可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是让孩子感到我们“懂”他此时此刻心里的感觉,一旦孩子感到被理解,他就会愿意听我们说,后面的沟通就容易多了。
第三步,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如果我们真诚而友善地做到了前面两个步骤,那么此时他就已经能听进我们的话了,我们已经营造出一种亲近和信任的气氛以及积极的沟通态度。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关于为了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达成共识。
除了这4个步骤之外,如果想在尊重与理解中让孩子成长更多,可以通过建立家庭会议的制度来实现。定期开展家庭会议,给孩子创造更多“你来决定”的机会,这比给孩子几个选择更有吸引力,既能锻炼孩子的分析思考能力,还能让他学习更多的技能。同时,通过家庭会议让更多的家人参与进来,有利于营造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是加强家人之间合作和亲密感的好方法。
作者认为,家庭会议最好是定期召开,比如每周一次,让大家养成习惯并产生重视。在环境塑造方面,可以随意一些,在客厅或厨房的桌子都可以,但应该避开吃饭时间,因为这样大家容易跑题。最后,家庭会议要以一个全家人都参与的活动来结束,比如一起玩个游戏或者吃点东西,让大家感觉轻松愉悦。
很多事情都可以放到家庭会议上进行讨论,比方说,你打算下周来一次家庭短途游,就在开会时提出让大家来讨论,在选择方案的时候引导孩子去考虑预算、天气等限制因素,并在方案确定后,把买票、选购物品、设计路线等任务列举出来,让孩子决定他要做哪样。这样,通过大家共同参与制定,孩子会更加乐意去承担自己的责任。父母也避免了事事干预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律,同时可以去示范那些希望孩子能够掌握的技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
家庭会议很值得我们去参考学习,它既能促进孩子的合作与成长,也能形成一个好的传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