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尊重与理解中赢得孩子的合作,促进孩子的成长?
首先,停止你和孩子的权利之争。无论是吃饭,学习还是睡觉,父母习惯由自己说了算,只要孩子意见不同,几个回合下来就会变成一场拉锯战,弄得父母精疲力尽。“宝贝,妈妈给你报个英语的补习班吧”,“妈妈,我不要上什么补习班”,“乖女儿,吃这个对你有好处”,“我不吃就不吃”,“儿子,你晚上9点前必须睡觉”,“今天周末为什么我不能晚点睡”等等,你总是在用各种方法来战胜你的孩子,表明自己是对的是为了他好,可是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只会引起他们的反叛或盲目顺从,让他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
所以,父母要明白,我们的目的是要把孩子“赢”到我们这一边而不是赢过孩子。赢得孩子意味着能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那么在平时的管教中具体怎么才能做到?作者告诉我们,通过下面四个步骤,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理解与尊重,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心甘情愿采纳了你的建议,也能得到认知和技能的提升。
第一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作者认为,赢得孩子的根本是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孩子真的很渴望能被看见与听见,因此,当冲突发生时,不要急于解决问题或指责孩子,而要通过用心倾听与试探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来确定你的理解是对的。比如,“你现在是不是觉得有点委屈呢?”“妈妈想知道,你现在是感到担心还是焦虑呢”。
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如果你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行为或感受,把它分享给你的孩子有助于你们更好地进行情感连接。当然这不意味着你认可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是让孩子感到你“懂”他此时此刻心里的感觉,一旦孩子感到被理解,他就会愿意听你说,后面的沟通也就更容易进行。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做到了前面两个步骤,那么此时他就已经能听进你的话了,你已经营造出一种亲近和信任的气氛以及积极的沟通态度。你可以通过这个步骤让自己也得到孩子的理解。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关于为了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举个例子,关于学习的问题,很多父母都会遇到,我们总是苦口婆心,孩子却常常不领情,甚至会认为你看重的是他们的成绩而非他们本人。那么,我们来看看如何运用这四个步骤来帮助彼此的理解与合作。
首先表达你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在你看来,我希望你努力学习考得好成绩,是不是让你有点委屈和生气,甚至怀疑爸爸只看重你的成绩而不在乎你?”其次表达同情,“宝贝,其实爸爸理解你的,爸爸小的时候,当你爷爷奶奶想要我做得更好的时候,我也老是觉得我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活,他们好像都不在乎我的感受和想法。”然后,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爸爸现在觉得有点伤心,因为我没能让宝贝理解我的用意,爸爸是真心希望你通过努力学习,将来能得到更多的机会,能在这个社会立足。”最后,回到解决问题本身,“我们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方法,能让你把学习看成是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而不是因为受到了我的批评而被迫去做的?”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可以帮助你很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尤其当你们之间有沟通障碍以及孩子心中感觉到敌意和不满的时候,营造一种合作的气氛对于教给孩子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除了这4个步骤之外,如果你想在尊重与理解中让孩子成长更多,可以通过建立家庭会议的制度来实现。定期开展家庭会议,给孩子创造更多“你来决定”的机会,这比给孩子几个选择更有吸引力,既能锻炼孩子的分析思考能力,还能让他学习更多的技能。同时,通过家庭会议让更多的家人参与进来,有利于营造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是加强家人之间合作和亲密感的好方法。
如何开展家庭会议呢?作者认为,家庭会议最好是定期召开,比如每周一次,让大家养成习惯并产生重视。在环境塑造方面,可以随意一些,在客厅或厨房的桌子都可以,但应该避开吃饭时间,因为这样大家容易跑题。最后,家庭会议要以一个全家人都参与的活动来结束,比如一起玩个游戏或者吃点东西,让大家感觉轻松愉悦。
很多事情都可以放到家庭会议上进行讨论,比方说,你打算下周来一次家庭短途游,就在开会时提出让大家来讨论,在选择方案的时候引导孩子去考虑预算、天气等限制因素,并在方案确定后,把买票、选购物品、设计路线等任务列举出来,让孩子决定他要做哪样。这样,通过大家共同参与制定,孩子会更加乐意去承担自己的责任。父母也避免了事事干预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律,同时你可以去示范那些你希望孩子能够掌握的技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
家庭会议很值得我们去参考学习,它既能促进孩子的合作与成长,也能形成一个好的传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