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试着去了解世界时,世界带给我的是数不清的迷惑。我一直在思考我与世界的关系,或者可是说成是我于世界究竟有怎么样的价值,而正是这一过程中,迷惑便接踵而至。
我与世界,究竟是该先认识我自己呢,还是应当先去认识世界。有人说,先认识自己以后,世界在你眼中就会变的清晰起来,那样就能够看清世界。也有人说只有先认识世界,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这无疑是矛盾的。这可能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吧,且先不论它。
认识世界无疑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怎样的世界,就有怎样的生活。但我想想,世界的范围终究太大了,我们涉及的方面又太小,我只能尚且谈谈生活。在我前面写过的文章里,关于生活,我大概只是做了一个总结,但我总结的不好,稀里糊涂的,说着莫名其妙的话,弄得自己也不清楚。究其原因,还是生活的范围太大了。
我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时,我对这个世界没什么概念。在我两岁之前的所有事情都已经记不得了,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两岁之前的生活并不存在。我确确实实那时存在过的,但如若没有人记得的话,那段时间只能意味着空白,仿佛我的生命之中平白无故的就丢了两年。即便有人提起,但我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质疑他所说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因为忘却了的事情等于从未发生,我想这就是我质疑这个世界的开始。
当我陷入世界与我之间的矛盾的时候,记忆开始变得模糊起来,不同于之前的空白。我隐隐约约记得某些发生过的事情,但这种模糊会让你联想到做梦,因为时间过了这么久了,你也无法分辩出那些隐隐约约的记忆是不是真正发生过的事,亦或只是一残留在脑海里的一个遥远的梦。
我问过很多人,在我不知是梦还是发生过的事里面有他们的影子。他们不约而同的都说:没那么一回事,只是你做的梦而已。但令我感到迷惑的是,我甚至是想不起昨夜做的一个梦,为什么偏偏记得那么遥远的一个梦?难道说那些是原原本本发生过的,只是他们忘了罢了。我百思不得其解。
想到这些,世界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我开始感慨人类记录的能力,最开始时,人类发明了文字,然后整个世界变得清晰起来。人们可以根据记录的文字知道几年前,几十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于是这些记录下来的文字使得那些我们看不到的世界变得清晰起来,我们也可以构想出一个和千年前大差不差的世界。
可是很久之前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任凭它一点点的消失不见。于我来说,现在我所看到的,理解到的,便是这个世界的全部。因此这个世界在我的意识里面一点点的被勾勒出来,这个世界便不同于大家普遍认为的那个世界,我勾勒出来的世界是独立于那个世界的。它们有相似之处,但绝大部分是不一样的。
关于这个世界,我们该如何去理解?我一直认为只有接触人群,然后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世界。在人群之中,我们的想法往往容易被左右,关于世界的看法更多的藏匿在自己的头脑里,而并非人群之中,也就是说你头脑里面的世界便是这个世界的模样。我不过有一点,你头脑里面的世界会不停地改变,至于你意识里面的世界正确与否全然在你。
我时常想起作家史铁生,那个半生被禁锢在轮椅上和床上的人。他的文字夹带着许许多多有关于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如若你不去仔细的想的话,你很难的察觉到其中的含义。你仔细的去思考的话,想出一点眉目,就会感觉好像是有那么一回事。
史铁生思考世界的时间大概是很多的,在《我与地坛》里面,史铁生说他常常会在那里读书或是想事。以前我觉得,思考世界亦或是人生,往往实在百无聊赖的时候才有的事。于史铁生而言,便成为了一个习惯,是生命中已经不可缺少的事,有了那个地坛,史铁生像是有了一个身体和灵魂寄托的地方。他想到的东西很多:生存、死亡、虚无……并且把这些所想所感都记下来。当时,我们也会想这些,但不能使其成为一个习惯。
世界是容得我们去想的,可生活不会。
关于生活,理解生活看上去比理解世界简单的多,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尽管生活远没有世界容纳的范围大,没有世界那么复杂。但在我看来生活是实际,是不得不去考虑的事情。而世界更像是史铁生所说的虚无,一种超脱于现实,独立于现实的概念。
我与生活紧密相关。在我看来,生活仿佛由琐事构成,但生活却又不等于琐事。生活是一个过程,缓慢进行着,波澜不惊里时常泛起涟漪。但要给生活下一个总结是很难的。生活的事情,说不清楚。
成长
有人说,生活偶尔放纵,时常孤寂。放纵大概是年纪正少时,孤寂大概就是以后了。关于生活,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成长。
现在我们对于成长闭口不谈。到了如今的年纪,我们抛下了很多对往事的奢望,增加了很多对以后的迷惘。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正在为往事,现在,以后三个阶段画上明显的分隔线,试图是在做一个与往事道别,迎接以后的仪式。但这种仪式,往往会导致更深的迷惑:即是与往事道别的极不情愿,和马上要于以后接壤时的惶恐不安。
我清楚感觉到我的生活正在偏离我预想的轨道。在少年时,我企图用我的奢望带我去一个我想去的地方,做我想做的一些事。可是在生活中,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马马虎虎。如若生活不牵涉以后,我不用去担忧以后,日子其实倒也过得平静,安稳。可人在意的东西很多,东西多了,想的也多了麻烦也随之而来。
成长像是一个走向孤寂的过程,一个和真挚告别的过程。我清楚的看到,昨天的我离现在的我越来越远,并且昨天的我随之将我的快乐带走。其实,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挂念的东西又多增加了一份,每每想起的时候,伤心便多了一分。我时常抱着从前的态度来对待现事,结果总是自讨苦吃,但这又是我的自心情愿,即是不愿与现在达成的一个和解,也是依旧抱着对过往的期待始终残留着。
而成长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当是心情:看自己的心情,看周遭事物的心情。有一天你突然发现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不同了,你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说不上喜欢,却也安心接纳了现在的自己。这时你会想,如果是之前的自己,肯定不会那么忍受得了现在的自己的。于是,你开始寻找到底现在和以前的差距在哪?你找啊找,但最后也没有琢磨清楚。于是你想,可能是世界变了,毕竟这个世界在你眼前是永远的那么变化无常。可世界变了,怎么可能一点都没变呢?于是你想,可能是自己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变了。以前看世界如同坐井观天一般,看到的井上的天空就以为是全世界,从未意识到真正的世界那么大。可是当逃出了那个井,接触到原原本本的世界时,却怀念那个小小的井。
当成长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我们会有那么一个时期怀念之前的自己,之前的生活,可也说不清怀念的是些什么。有时会有莫名其妙的伤感,这种伤感夹带着过去的或多或少的遗憾和现在不明所以的自怜。后来意识到成长永远不会回退,那些过去了的于我,于我身边的一切都不可更改。
平常
世界与我终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面对生活看似日复一日的循环里,我始终妄图找到生活中的闪耀点。
在生活这一词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中,我一直无法准确的理解。如果说生活是平常事的话,从我出生到现在算起,每一天都是生活。但我往往忽略掉这些东西,生活本身就是难以察觉到的,它会给你一种错觉,让你觉得独立于生活之外,而如果你仔细去想的话,你才会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其中。
我会花上很长的时间去相信生活就是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现在的我依旧对生活有着奢望,依旧相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至少现在的我的生活依旧是不确定的。我之前一直在想,生活的乐趣就在于它的不确定,不知道遇见谁,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所以我对其抱有幻想。现在的我依旧坚信这一点。如果有一天,生活只是反反复复,没有起色,没有波澜,那样的生活大概就是最要人命的吧。
可我们对生活的奢望在哪儿呢?从生到死大概都是想不清楚的。难道只是任凭情绪操纵身体?当然不是。我们是动物,总归也要回归于动物。但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有了除动物本能外的情绪,这个让我们有了更多要去顾虑的东西。
对于生活,我有时更想一个人去认识。至少到了我这样的年纪的时候,我也不是非要去找一个人同行,他们不可能懂的,我也对他们有所隐瞒,无法完全坦白。
在我十七岁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人。后来的我才知道,那时的她很无助,有着很浓烈的抑郁情绪。她想找一个依赖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可以稍微转移她情绪的人。或许那时我就是那么的一个人。在她看来,我有一丝可怜,有着同样的抑郁情绪。她以为她能够安慰我,因此她没有回避我的热情。
后来我们莫名其妙的就在一起。或许是因为彼此的好奇感,一开始时我们始终保持着热情。像两个刚出生的孩子一样,看着这个世界,永不厌倦。但是我始终不知道她对于我的想法,我尝试过,但我无法走近她,她对我始终有所隐瞒。而我也是如此。说实在的,我很想真正的去了解一个人。但活了许久,我意识到那是不可能的。不是说人心是海,深不可测。而是我们主动筑起的的围墙,将外界隔绝。
我感觉到我们之间始终有一种距离感。我不知道这种距离感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是那时的将就吗?我知道我们好像都无所谓,看遍了周边的分分合合,好像感觉一切也就是那么一回事。遇到不对的以后,换掉就对了。
每当我省视自己的时候,我发现我总是陷入过去和现在的矛盾之中。我无法摆脱过去,时不时的就把过去提起。像我这样的人不少,有的人能够和过去好好相处,有的人则不行,而我就属于后者。
而我不能和过去好好相处的原因大概是我总能从过去里找出令自己念念不忘的吧。有时念叨着那些美好的人或者是事,有时则是那些无法弥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