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多维的,而我们只有一双眼睛,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很容易视角单一,以最方便和最习惯的视角去观察事物。
用相机的概念来理解多视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相机本身有差别,拍摄角度不同,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不一样,正如我们每个人的背景、经历、学识不同,看问题的理解层次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就会完全不同。
比如我们和长辈的观点不一致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相机”和我们的不同。如果你确定自己的相机比他们的更高级,那就应该有“向下兼容”的意识,要么对其一笑而过,要么拿出自己的高清照片,耐心地向他们讲解什么是更好的,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对方拍出来的东西很糟糕。这是我们和长辈相处之道,很有道理。
在“相机”这件事上,我们一定要保持觉知,要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视角偏误,时刻做好向上升级,向下兼容的准备。
如何才能拍出更精彩的照片呢?作者给出了六个原则。
一是勤移动。
其实就是要经常换位思考,或者用第三视角观察自己,你会发现自己的很多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别人并不是那么在乎你。
举个小例子,今天我参加单位的乒乓球赛,虽然是个工会娱乐活动,不过毕竟是个小比赛,多多少少还有点紧张气氛。我就用第三视角观察自己,放下一切情绪,认真打好每个球,没有情绪的流动,打球似乎更顺畅,失误了也能笑脸面对。其实生活中的很多情绪如果都能如此清醒的看待,就能减少很多内耗,换个角度看,情况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样。
二是善学习。
借助高人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我们读书,在积微社群学习就是在向高手学习新的视角,元认知提升,受益匪浅。
三是要开放。
就是保持客观,不臆断。这一点在面对老公、孩子、下属和领导都至关重要。好的交流都是客观的不带主观猜测的交流,这样才会让对方都摆脱“战斗模式”。这一点深有同感,努力在这样做。
四要寻帮助。
当自己对某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不要闷头苦想,要主动寻求外部帮助。
五是多运动。
运动会分泌多巴胺,能使大脑从新的角度看事物,越是心情不好越要多运动。
六是常反思。
养成每日反思的习惯,用书写把心里的烦恼全部倒出来进行复盘。
这六个原则都在践行中,相信自己会跳出单一视角,看到更多维度,成为一个更平和、包容、谦虚和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