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看到《皮囊》的宣传了,也有朋友读后推荐。但心里总以为又是一本快餐书,迟迟不肯去读。这两天闲来无事,随手一翻,居然有惊艳的感觉:我喜欢的故事,我喜欢文字风格,我喜欢的作者思想。
个人认为,名字虽为皮囊,实则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逝去的存在的,童年的成人的,年老的幼童的……一个个鲜活的灵魂透过皮囊叙述着作者的思想成长;一个个故事反映了作者幼小心灵对这个世界的一寸寸更加深入的触摸;一段段时光的更迭,折射出小镇的变迁和小镇民众的思想开放。
看到这本书,觉得真是应了自己喜欢的风格。一向喜欢沈从文、汪曾祺等老前辈的书风文笔,扑面而来的乡土味让人深情嗅闻间感受到说不出的淳朴、恬淡和悠然。然而这份情愫却又不是白开水,而是越咂舌越是回味无穷。当时写过一篇汪曾祺先生文章的读后感,说读先生的文章,像吃北方的馒头,尚未入口便有粮香,初尝满嘴溢香,再嚼甘甜无比,吞咽后,回味无穷。《皮囊》和先生的文风相比,自然是差了一些,但在这些年的出版书中也算是上乘之作了。
人物的鲜活,在于灵魂的刻画;在于让读者有感同身受的深切体会。读余华的《活着》,每读一个字感觉都很艰难,每个字都浸着生活的苦难和活着的滋味。《皮囊》亦如此。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童年伙伴;每个文化变迁的冲击都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心路历程;每一丝对童年和故乡的感触都是外在游子的情怀。
我也想把我的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童年的乡亲,童年的故乡,写下来,却总是难以下笔,写几个字便总觉得难以表达出想表述的情丝,《皮囊》给了我榜样和勇气。终究有一天,我想我会把我的故事跃然纸上!
匆促成笔,是为读后感,为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