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一本好书
选择
这一周(2018年10月22日~28日)在熊猫书院·十个月成长计划Pro里通过精读卡片阅读了《精要主义》这本书。结合之前对断舍离的了解,在“选择”这个人生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上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里,人们的选择呈指数级增长,接收到的信息也比过去多得多。现在已经不是21世纪初那个机会和信息匮乏的时期了,但我们的身上依然带着那个时期的烙印:不愿放弃任何选择,缺乏对信息的甄别能力。
同时,我们还有“只要够努力,就能抓住所有机会、拥有一切”的错觉。正是这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典型思维,让我们陷入焦虑和迷茫。
事实上,我们缺的不是选择,而是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二八现象
做不同的事情,时间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一分耕耘不一定是一分收获,可能只有半分收获,也可能有十分收获。
在我们的职场和生活中也是一样,做每件事的重要性和回报率是不一样的。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二八现象,即:
最好的20%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时间、精力、金钱、人脉等)的产出占全部产出的80%以上,剩下的80%资源的产出只占总产出的20%。
股神巴菲特曾说:“我们的投资策略近乎于昏睡状态。”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无法总是做出大量正确决定,于是他把资金集中在少数很了解、很有把握的领域,并且长期保持。新的投资机会除非很好、很重要、很有把握,否则哪怕看起来不错也会放弃。
你可能不知道,他90%的财富仅仅来自10项投资。
所以我们对待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像对待金钱一样谨慎。不,要更谨慎。因为金钱还可再生,而时间过去了就没有了。因此,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价值的事情上面,应当通过甄选,把事情分成80%无意义的大多数和20%有意义的少数。
然后,当然是——
集中时间和精力做那有意义的20%,往往能带来超过80%的效果,远超事半功倍。
琢磨了一个概念
二八法则
《精要主义》里的“精要”直指“二八法则”。通过诸多“二八现象”阐述了非精要主义的低效能,极大地浪费生理和心理资源,对比强调精要主义在信息化社会的必要性。
“二八法则”又名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也被称为 80/20 法则、朱兰法则(Juran's Principle)、关键少数法则(Vital FeRule)、不重要多数法则(Trivial Many Rule)、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该法则指出,约仅有20%的变因操纵着80%的局面[1]
也就是说:
所有变量中,最重要的仅有20%,虽然剩余的80%占了多数,控制的范围却远低于“关键的少数”。
该法则虽然由管理咨询约瑟夫·朱兰首先提出,但起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 。帕累托在洛桑大学时(19世纪90年代)就注意到了“80/20”的联系,于他的第一篇文章《政治经济学》中说明了该现象,例如:意大利约有80%的土地由20%的人口所有、80%的豌豆产量来自20%的植株等等。
该原则在现今企业管理中广泛运用。例如,“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客户”。理查德·科克(Richard Koch)撰写了一本“80/20原则”,展示了帕累托原则在企业管理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幂律分布和高斯分布
在数学上,80/20法则大体上跟随着一组特定参数的幂律分布 (Power Law Distribution)(也称帕累托分布,Paretian Distribution),许多自然现象也呈现如此分布。
帕累托分布和高斯分布 (Gaussian Distribution) 并列为两大主导自然和人类现象的概率分布。
高斯分布的本质是独立性 (independence),大量同质独立事件将导致高斯分布 (由大数定律保证)。帕累托分布的本质是正反馈机制 (positive feedback loop)。 当事件不再独立(① 事件之间通信成本降低;② 事件之间的作用力增强),一个事件的产生对自身和其它同质事件的产生发生影响时,会导致帕累托分布[2]
也就是说——
无序 —— 独立 —— 高斯分布(正态分布);
高斯分布(正态分布)意味着“中间群体”占大多数(70%-80%),过高或者过低的“特殊群体”占少数(20%-30%)。
有序 —— 相关 —— 帕累托分布(幂律分布)。
帕累托分布(幂律分布)意味着头部的“少数群体”(约20%)占据了“大多数资源”(约80%)。
两种分布和互联网社会的关系
结合“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宇宙大爆炸”理论来看,宇宙是“无序+有序”的综合体。这也就意味着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对应于二八法则)存在于宇宙的各个角落,且这两种概率分布相互交织,试图共同描述着“宇宙的混沌现象”。而按照“系统论”和“系统动力学”的观点,万事万物都有相关性,独立只是相关性趋近于零的表现[3]
这就意味着幂律分布(对应于二八法则)比正态分布更为普适,后者只是前者的特殊表现——当相关性较小甚至于趋近于零时。
而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一个有序的、自组织的、普遍联系的系统。其中,国家或者民族本质上就是由特定因素(比如地理、气候或者文化)将一群人联系在一起的综合体;而政府就是一个本身有相对高度组织化,维持一定社会秩序来保持该综合体内部特定联系的稳定性的暴力机器(这里的暴力代表着权威,代表着人民交付出去的统治权力)。
也因此,在相对有序、彼此关联的人类社会,就会发现“二八法则是如此普遍的现象”。
尤其是当互联网出现以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信息传递效率大大提高;“吃瓜群众”、“网络海选”和“双11购物”等——更多人参与更大的社会群体活动。
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工具将事件之间通信成本降低,同时也将事件之间的作用力增强,这使得更多的事件不再独立 。
旧社会是大多数人就在一个县镇里活一辈子,部分人做了官,经了商,犯了事,才离家去别的地方,和不同的人有了交集,产生关联。而现在,城市之间、国家之间人、货、信息的流动远比古代剧烈,相互之间产生的联系也大爆炸式增长。更多的人、更多的商品、更多的信息之间都交织在了一起,彼此间不再独立。
这时候,就会发现:互联网越发达,二八法则越明显——无论是社会人口,还是社会财富;无论是个人工作,还是个人生活。
知道了又能怎样
“二八法则”既然是普适于人类社会,尤其适用于目前这个信息高速膨胀的互联网时代。不妨说“二八法则”是信息社会中个人事务管理的“道”,是个人技能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势”。为了更高效能地利用个人诸多资源——时间、精力、金钱、人脉等,产生更多可在社会进行交换的价值,“顺势而为”是必然的选择。
用“二八法则”作为认知社会、探究世界的一个切入口,用“二八法则”指导个人选择和践行。
精要三步曲
《精要主义》提供了三步指导:探索、排除和执行。
- 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二八法则”的前提是需要我们明确知道自己的“有意义”的判断标准,即区分2/8的标准。
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
对我来说,怎样才算是有意义?
- 排除:摆脱不重要的多数
考虑到取舍的现实性,我们不能选择什么都做。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切,而是谁来决定我们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当我们丧失选择权的时候,别人会替我们作出选择。所以,当辨别出“80%无意义的大多数”和“20%有意义的少数”后,我们要紧紧把握自己的选择权利,主动勇敢地对社会压力说“不”,拒绝80%的无意义。
所以,第二个问题就是:
我想让别人替我做选择吗?
- 执行: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当我们拒绝掉大多的低价值事情后,就有了更充沛的资源来面对20%的有意义、高价值的事情。此时,不是逼着自己去执行,而是把时间省下来创造一种方法,养成一种好习惯,用来扫除常规障碍,使任务执行起来变得尽可能轻松自如。
所以,第三个问题就是:
如何让集中资源20%发挥出80%的效能?
推荐阅读《精要主义》,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