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
第四章:红烛照佳人
10.思美人,屈原动情吟九歌
击退了秦兵,乐平里的百姓欢天喜地。夜幕降临,人们在小镇的广场上升起了熊熊的火堆,老人们围着火堆饮酒,小孩们围着火堆歌唱,年轻人围着火堆跳舞,所有人的脸上都堆满了笑容。
“伯庸大人呐,这次要不是贵公子屈原,我等乐平里百姓就要遭殃啦!”镇上的老人捧着酒碗来到伯庸的面前。
“哪里哪里,都是咱们乐平里的青年勇敢,我儿屈原,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也不曾在战场上挥剑杀敌,功劳是大家的,功劳是大家的,我儿可不敢独占呐!”伯庸也端起了酒碗。
“伯庸大人就不要谦虚了,若不是公子屈原振臂号召,后生们哪有勇气去抗击秦兵呢?若不是公子屈原指挥得当,后生又哪能斩杀敌人,保卫家园呢?若不是公子屈原谋勇双全,我等此刻,要么都成了秦兵刀下之鬼,要么就成了流落他乡,孤苦飘零的难民了!”
“老人家,可别这么说,我儿屈原年纪尚轻,此番退秦,实属侥幸,难堪众乡亲的褒扬啊!”
“好啦!公子屈原功不可没,乐平里的后生们也功不可没,往后,咱楚国的安宁,百姓的安康,就都赖这些后生们了!来,为了乐平里,为了楚国,为了后生们,干了这一碗!”
“好,干了这一碗!”虽然伯庸一再谦虚,但看着年轻的儿子意气风发,心里也甚是得意,一仰脖子,将碗中烈酒倒入腹中。
镇上的热闹与喧嚣一直在持续,屈原对这些去并不感兴趣。
踩着月光,屈原独自来到江边的石崖上。月亮很圆,静静地挂在深蓝色的天上,柔柔的月光笼罩着连绵起伏的山野,微风婆娑着黑黢黢的树影,拂过他略带愁容的脸,摇晃着他帽子上的两根长长的飘带。脚下的江水在哗哗的流淌,将千万个亮闪闪的月亮流向东方,也将屈原的思绪流向了东方。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碧霞,你在郢都还好吗?自从离开了昭府,就没有了你的消息。这袅袅的夜风啊,吹落了满山的树叶,也吹乱了我的思绪。眼下我泱泱楚国被恶秦觊觎,时局混乱,此番虽击退秦军,但我知道赢驷绝不会就此罢手。他日那虎狼之师再犯,我不知道眼前的这片土地能否永久安宁。你在郢都的昭府,也看到了今晚的月亮吗?你那里的月亮也像我这里的那么圆吗?我站在这江水的岸边,透过漫漫的浮萍思念你,你是否也在昭府的湖心亭里,凭栏思念我呢?你看那鸟儿为何聚集在浮萍之上,你看那渔网为什么挂在树上?就让这晚风将沅水和澧水岸边的芷兰清香送到你的身边吧,那就是我对你的思念,虽然我不能马上来到你的身边。
立在江边的石崖上,屈原的心中满是昭碧霞的影子。那悠扬的琴声,那善睐的明眸,不时地飘荡在月色如水的夜里。千山万水的阻隔,不知何时才能重返郢都。
“弟弟,你有什么心事吗?”不知何时,姐姐女须悄悄地站在了屈原的身后。
“哦!没有,只是觉得这月亮好圆好圆噢!”
“弟弟,你去了郢都一年,都有什么见闻吗?”
“没有什么见闻,我整天在昭府的藏书楼里读书,也不曾到郢都城里游玩,听说郢都城很热闹,但我没有感受过!”
“听人说昭府很大、很气派,你在昭府一年,竟没有到昭府里走走,也没有结交几个朋友?”
“朋友?我不知道算不算的上朋友?”
“那就是有喽,说来给姐姐听听!”
“我在昭府的湖心亭里见到过碧霞小姐,有过几句交流。”
“碧霞,名字很好听,就是不知道人长得怎么样?”女须笑声地念道
“人比名字更漂亮!”屈原急切地说,“她知书达礼,温柔娴静,心灵手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弟弟用了这么多赞美之词,想必是喜欢上了碧霞小姐吧?”
“喜欢?也许吧!我也不知道!”屈原望着天上的圆月。
“弟弟心中思念之人,就是碧霞小姐吧?”
“也不知道那郢都城,是否也是皓月当空?”屈原没有直接回答姐姐的疑问。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