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国祥老师在执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上课伊始,就引导学生质疑“读三打白骨精,你有什么问题?”同时在屏幕上用文字清楚地告诉和要求学生:“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向文章提问,并在文章里找到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是问题从文章中提,二是答案在文章中找。这就等于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就是要以文章为中心。
干老师接下来利用问题“为什么这次打死了妖精?原因在哪里?”“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不想让人作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在读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文本中不断提出问题:“为什么孙悟空不在第一次就让这些神仙作证啊?”“为什么唐僧相信猪八戒而不相信孙悟空呢?”“唐僧不是可以可怜孙悟空吗?为什么还要把孙悟空勒得像亚腰儿葫芦一样?”……从以上提出的问题来看,学生钻研文本的深度不比老师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出来,那潜力是无限的。
干老师始终引导学生围绕文章提问题,循循善诱,巧妙地发问,不断地把问题向纵深处推进,学生提出的问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从浅到深的问题链,为学生解读文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穿针引线的作用,最终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
“ 提问比学问更重要。”“于无疑处有疑更可贵。”李镇西老师在《从批判走向建设》一书中专门有一章讲到:语文教师应该善于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为深刻周到的思辨活动,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钻研问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要素就是“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启发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提问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离不开引导学生有效的提问,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充分吃透文本,包括课文导语、课文泡泡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借助提出的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本。在文本学习中学会策略,并在学习中关注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问题,同时更要能够迁移学习,在阅读其他文本的过程中熟练运用提问策略,促进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