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天时时处处都面临着选择,但人是怎么选择的呢?在同一件事情上,不同的人都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对于日常也好,重要也好,我很少去想这是为什么?
我也谈不好,但书上说人选择时是“趋利避害”的,想来书上是圣贤哲人的声音,那肯定是对的了。便有人说的更明白,“两害相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这是单方面选择的标准和动机,也是对趋利避害最好的阐释。
如果口渴的你,面前放着两杯水,一杯开水,一杯温水,你肯定选择温水喝,因为开水会烫坏你的口腔。就这么简单,既就是温水稍微热点或者凉点,它对你的损害远远低于开水,你自然会选择温水。这就是“两害相较取其轻”。
如果有两块金子,一块大一块小,你只能无偿得到一块,只要IQ不为零的人,一定会选择大块,因为大块多,比小块的值钱。这就是“两利相较取其重”。
可这两个例子都是简单的例子,虽然生活中有,可我们选择的时候根本不用去想,而只是凭多年的生活习惯就会完成,是不用去相较的。
再说一个复杂的选择,还是用以上的例子,温水对应的是小块金子,开水对应的是大块金子,喝了相对应的水,就可以拿走对应的金子,既有利又有害,这怎么选择?选择喝温水拿走小金块的人绝对是稳重而现实的,可愿意喝开水拿走大块金子的人是冒险激进的。也许会有一种人,会看大块金子是否足够大,能否超越烫伤对自己的损害,还会衡量自己对得到这块金子的紧迫程度,才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其实无论那种选择,选择什么,怎么考量,就根到底,人都是趋利避害。
上面举的例子都是“死”的东西,它本身没有选择权利,只有被选择的权利。下面说说“活”的东西,被选择和选择权都有,对于这种选择,现时下我们说的最多的是“双赢”,这是所有具有选择权的人都想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两人都有选择权,这就有点像博弈。桌上一把枪,一堆金子,桌前的两个人会抢,你抢的金子多了,我的就少了。你抢什么,金子还是枪?这是一个零和博弈,损人利己,估计你也许想抢枪,有枪要了他的命,钱也是你的。
如果桌子前是三个人或者更多的人,你怎么办,抢什么?也许经过大家的协商讨论,并不见得一个得利就有一人失利,可能大家都会和平地瓜分了金子,结果是非零和博弈的“双赢”。
要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人要有真诚的合作精神和勇气,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而往往在生活中,当出现非零和博弈时,我们却陷入了“囚徒困境”。如精典故事中讲到的,警方逮捕了甲乙两名嫌犯,却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就将嫌犯分别关押,进行相同审训选择。若一人坦白并指控对方,即时获释,不坦白者判10年;若二人都不坦白,二人都判1年;若二人同时检举,则二人判8年。往往人们会想到若对方不坦白,我选择坦白,我获释;若对方坦白,我坦白少判2年,所以选择坦白从宽。这就是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希望达到双赢,为什么受伤的却总是选择合作的一方。
那么生活中双赢的条件是什么?第一友善,不要在对方违反游戏规则之前先违反,永远不要先打击你的合作者。第二报复,成功的合作的策略不是盲目乐观,而是让违反者付出更加残酷的代价。第三宽惑,一次的宽惑可以换取对方更好更长久的合作,这是一种成大事者必具的胸怀和品质。第四不嫉妒,不争取得到比合作者更高的利益,只获得合适自己的即可。
那么生活中到底该如何选择呢?说实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说的只是隔靴搔痒,没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