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选题想写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理一理,今天上午没什么事,就来写一写。
首先是四件事。
第一件是我朋友圈没有屏蔽过父母。在之前我很疑惑,为什么很多人朋友圈不愿意给父母看。可能一是为爸妈也不怎么看我的朋友圈,有时候还要我去提醒他们才去看一下,工作已经够忙,他们对我的生活好像也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二是我觉得父母算是我的朋友,很多东西其他人可以看,他们也能看。
第二呢,我也没有屏蔽我的老师。其他人屏蔽老师的原因和对父母的不太一样,因为老师是长者,有时候发一些比较欢脱的出格对东西不太方便,可能会影响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我要么就不发在朋友圈,发了就不会去屏蔽。
第三个就是,我从初中开始,就再也没有遮掩过自己的低分。当然,初中也没有什么遮掩的必要,可能是因为我每次都考的很好吧。初中高中大大小小考试数不过来,我小学的时候,每次考了低分都会讳莫如深,一发下卷子恨不能把卷子藏起来,不希望让别人看到。后来我就大大方方放在桌子上,别人想看就拿吧。
第四件事,我的朋友圈一直都是全部可见。空间也是。我认为朋友圈上新朋友了解我,老朋友继续关注我生活的一个工具。我发出去了,当时让所有人看见,也意味着它以后也可以被所有人看见,没有什么不妥当的。我愿意让人去了解我认识我,只要你想,你就可以看见50%真实的我。
四件事说完可能会明白,为什么我的文章题目是,《我固执的坦诚》,其实我觉得我的坦诚有些过了,过了一个度。就像上面说的,我愿意让一切想要成为我的朋友的人接近我,不会紧锁大门,让别人靠近不了我。
但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我很想交朋友,是我觉得无所谓,没必要。
这要从我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开始说起。高一还是高二的时候,我很苦恼,因为初中很简单就能应付的学习变得吃力起来,但我给自己的定位一直是“非常聪明”,当时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我觉得很痛苦,因为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平庸,但不能完全接受。”
但经历现实的打击和阅读量的增加以及思考的变多,我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现在非常自得。我在生活中开解自己的一切方法,都来自“我是一个普通人”这个事实。上次发的一段话其实也提到过,但因为字数受限没有多讲。因为是普通人,所以我一定会犯错,这是一定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犯过一次错,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那这种人接近于圣人,我只能感叹了不起。但我是普通人,因此犯错的必然性让我对犯错这件事情,少了许多恐惧。而在这之前,我对犯错的负罪感很强,从小到大,每一个小错都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从作业没交到考试失利,但现在我几乎都要记不清了,这样的小事情,几乎没人会记得,我想在我快死去的前几分钟也想不到这些。
但在此之前没人告诉我,犯错是可以被容忍的,这是正常的。我接收到的全都是,我们不能犯错,不应该犯错,要知错就改,没有人告诉我,在这之后怎么样调整自己的心态,怎么样告诉自己,我是可以被原谅的。
在不怕犯错之后,我对自己朋友圈的容忍度高了起来,有些可能会很幼稚,有些会中二,有些会讨人厌。我都知道,但是我就是放在那里,不删也不改,(当然我知道老师和朋友们很忙也不会去翻我以前发的东西哈哈哈哈),如果有人想看,就看好了,我有什么值得遮掩的呢?不过是普通人的一些情绪:快乐、悲伤、愤怒、厌烦、痛苦、幸福。就这些而已。还能找出别的在别人身上没有的东西吗?找不到了。
我也不用去屏蔽父母和老师了,没有必要。当然,我也不会去刻意遮掩自己的低分试卷,不会藏住自己犯的错,不会对自己感到过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