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石鼓镇风景
当太阳透过云霞,慢慢露出涨红的脸颊时,实践团成员早已开始了一天的活动任务。今天实践团成员与周师傅开展了一次座谈会。
原来,作为手艺人的周师傅一开始并不知道油纸伞是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周师傅一直以个体户的身份活动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师傅参加了一项在韶山举办的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到,原来油纸伞是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至此,石鼓油纸伞才走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复杂繁多,前后总共花了五年时间这一省级非遗项目。而周师傅的宇昌工艺伞业也由此实现了从个体作坊到公司的转变。
图为机器打印油纸伞伞面
“我的第一笔订单是在浙江杭州拿下来的,第二笔是在义乌”周师傅这样感慨道,自己也没有想到当初的一次偶然机会,竟然促成了石鼓油纸伞成功地走向了非遗。
在实践团采访的过程中,一名大学美术老师也来到了这里参观。他是升平轩纸影吴升平老先生的徒弟,通过吴升平老先生了解到了周汉宇先生。在与这位老师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又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石鼓油纸伞。
石鼓油纸伞目前的工作人员主要都是周师傅家附近的村民,因此石鼓油纸伞的发展也将有力的带动周边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石鼓油纸伞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民族技艺的保存,而且对当代社会建设的生态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图为工人阿姨制作油纸伞
从周师傅口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周师傅锐意进取,下一步打算在家中开设石鼓油纸伞展览馆与石鼓油纸伞体验馆。石鼓背靠昌山,在即将要举行的登山活动中,周汉宇先生家是第一站。周汉宇先生希望更多的人能在这里了解到石鼓油纸伞,打造石鼓油纸伞品牌。从而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共同建设美丽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