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写了一篇“读书没有用?那是你方法错了”,整理了一下我的读书方法(包括如何形成知识体系,信息碎片整理,运用于实践)。没想到收到了这么多反馈,感谢你们的支持,也因为你们的疑问我打算写一篇详细说明如何选书以及如何培养阅读习惯,解答读者疑问,扩充之前没有谈及的细节。
1 保持一颗学习的心,这比读书更重要!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静下来读书相比几十年前信息缺乏的时代显得很不容易,所以读书变成了一个话题。有人贬低读书,说它百无一用;有人过于美化读书,把它提到了道德高度。
其实读书只是获取知识、交流思想感情、增加智慧的众多方法中的一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其他的方式也未见得就比读书差。但有的人可能性格使然并不喜欢读书,那不是他不上进,可能他的学习方式是你不具备、不了解的,我曾知道有人就特别善于在饭桌上学习。总之,各种学习方式都要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不断在新的方式中寻找学习的快感。比如看一个科教类的纪录片,蕴含人生智慧的电影,听一场有营养的演讲,参加一个线下的分享会,打一次羽毛球,和朋友喝个咖啡……所以,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比读书更重要!
有一段时间,我陷入了误区,不断追求读书数量,不但遗失了阅读的质量,也遗失了生活的平衡,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在我的季度读书总结上,我给自己的评价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亲爱的朋友们,千万不要犯我的错误,看看下面这张图,从今天起,全方位开启学习模式!
2 为什么读?
阅读本身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通过书本你可以发现只有阅读才有的乐趣。阅读又是一个快速学习的方法,有人说,“人生的捷径就是读一流的书。”是啊,时间有限,为什么不直接与一流的思想交流、试着用一流人士的眼光看世界?正常生活中我们很难有机会和各个领域的顶尖人士进行交流,但是书帮我们获得了这个机会。
读书不但可以交流思想,获得更有高度的眼光和更广阔的胸襟,还能给我们的人生充电。我们的身体需要均衡的营养得以茁壮成长,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需要不同类型的知识储备来帮助我们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比如读一些心灵类的、哲学类的书,当人生陷入困境的时候这些古老的人生智慧就会自然而然地来帮你。
如何读这些领域又快又好?你只读一流的书,并有选择地读:比如读一本科普入门读物,一本发展史,几本学科经典,几本现阶段最新研究,几本与生活有关的分支类学科或者感兴趣的小主题。其实你读得并不多,却收获了别人几十年的研究。
一棵小树在成长的时候不但需要好的环境(阳光、空气、水),需要肥料,更需要磨练,否则只能是温室里的花朵。我们精神世界的成长也是一样,有一个和平的没有危险的好环境,我们有很多各种不一样的学习机会作为精神的养料,还有人生的各种突发情况来给予我们各种考验,而一些书里的智慧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所以你曾经可能不喜欢、不理解、不认同一些公认“经典”的作品,不要急着下结论,记下你当下的感受,让岁月来帮你。
3 读书找不到方向?——读书前要有主题阅读的计划
曾经我们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学英语,那时候我们没有学英语的激情,没有长远的眼光,仅仅是为了分数而努力,结果时间花出去了,英语没学好。忽然有一天,你想出国去看看这个世界,你的英语却退化到只知道ABC的水平。为了旅行,你开始练习口语,因为有了紧迫性,这才终于进入到学习的快车道。读书也是这样,这本书可能是好书,但是什么时候是读这本书的最佳时间呢?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这个真理可以运用到读书上。
所以读书需要计划,目标明确效率增倍。至少心里明确知道最近我要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在阅读,我的上一篇文章“读书没有用?那是你方法错了”推荐了主题阅读。有目标的读书和漫无目的的读书相比,虽然少了一些惊喜,少了一些闲情雅致,却读得更高效,更容易构建知识体系,在后续的知识输出部分也更容易一些。
主题阅读类似于之前在“选书”部分里面写的对一个领域的阅读。不过主题阅读常常是一个专业的小分支,或者围绕自己的一个人生疑问在书里找答案。思考一下:今年我想着重攻克一个什么课题?我想深入了解一个什么问题?这个主题要读哪些书,我初步能得到什么?阅读计划就能写出来了。
4 如何选书?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特别容易被诸如“香港大学推荐好书100本”之类的书单吸引。因为迷信“香港大学”,所以不加以思考照单全收。很显然,这些书大多都不适合自己,买回家之后只能束之高阁,读不下去只能放弃,特别有挫败感。
选书和买菜一样,读好书就像吃到新鲜的食材,让我们精力旺盛一整天。读了不好的书,就像饮鸩止渴,吸毒的人起初觉得很美妙,当发现被毒害之后却难以自拔。那么怎么甄选书籍呢?
选书可以根据书的内容适不适合自己,自己想不想看,什么时候看更适合,而不是“这本书被谁推荐过”。很多负责任的荐书文章、节目都会告诉读者书的内容、背景、推荐的理由。作为一名对自己负责任的读者,不但需要考虑想不想看,还要考虑这本书什么时候读最合适。
读小学时,我同桌买了一套高尔基三部曲,她几乎用所有课余时间看《童年》。因此我找她借来了《我的大学》,翻开发现都是我认识的字。我开始读了起来,并暗暗和同桌较劲,希望能坚持读完,但我不知道这些熟悉的字在表达什么,只能一边看一边暗骂作者,我竟然这样一个字、一个字看完了!我的收获几乎是零,不但如此,这件事还让我直到大学毕业十多年都特别反感外国名著。
你能说这不是一本好书吗?但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因为我的使用不当,害了我。“他人蜜糖,汝之砒霜”这句古话就说了这个道理。你想找别人给你推荐好书,他眼中的好书就适合现在的你吗?
5 选书方法论
的确,总有一些颇具价值的书单,但也只是能给提供一点参考价值而已。你要用出版社编辑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书,想想看:这本书大致内容是什么?书籍可以分到什么类,属于我的知识体系的哪一类?看完了它大致会有什么收获?适合现在读吗,将来读会不会更好?
A 梁文道是个不错的推荐人,你可以在干家务的时候听听他的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或者买本梁文道的《我读》《我读1》(内容和他读书节目一样)在零碎时间读。我喜欢这个节目是喜欢他侃侃而谈,既有学术风也有犀利的观点,让人仿佛徜徉在书海。但是他的推荐常常是一个领域的新书/经典书/奇书,如果你并不了解这个领域,请慎重选择,可能这本书对你来说太高难了。
B 想找入门书?
果壳网做了一件大好事。它们要求荐书人:“先写下你的专业领域,再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受过高中教育、但完全不了解你这个领域的人想学习之,你推荐哪本入门书籍?’”。百度搜索“各学科领域入门书籍推荐”即可搜到这个书单。
不过,最后这些人列出来的书籍,恐怕不完全是高中水平能掌控的,而且书单里没有内容介绍。所以请结合“豆瓣读书”再精选适合自己的书来看吧,把这些精选下来的书在豆瓣上标记为“想读”,做阅读计划的时候备用。
你的“想读”书目里,是不是总有一些贴着名著标签、大部头的、难啃的书,也有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愉悦、轻松的书。到底该如何选择呢?我认为两者都很重要,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来调整两者的比例,制作一个既能让自己有收获,又不会过于枯燥乏味的读书计划。因为总是读大部头的书可能让你失去阅读的乐趣,总是读小而快的书让人收获不大,知识凌乱。
所以经常有人问到:选书的标准,是根据阅读兴趣,还是根据收获多少?我就劝他们:两者不是矛盾的,把他们结合起来就好了。阅读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不但可以很愉快,还可以获得不少收获。不过,如果读这本书让你对阅读失去兴趣,那么在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果断放弃吧,否则也是得不偿失。如果这本书让你开怀大笑,可以先放在一边,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再翻开它。
6 完全没有阅读习惯,怎么走出第一步?
旅行指南“孤独星球”的创始人说:当你决定出发,你就已经完成了整件事中最艰难的环节。读书,从一篇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开始,甚至从你喜欢的杂志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能轻松阅读文章之后,你可以开始着手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啦!比如你喜欢美食,喜欢运动,那么恭喜你,很多文学大家都有写这类书籍,他们文字优美,寓意深刻,相信你会爱上阅读的。比如汪曾祺写的美食,舒国治写的生活随笔,村上春树写的跑步,他们的文字平白如话,不事雕琢,却各有风格,别有韵味,如果找不到入门书,先从文学开始吧!
阅读这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你能感觉到作者很用心地锤炼字句,很用心地观察生活。一些生活中你习以为常的小事,在他们的笔下充满诗意,与众不同,在他们的带领下,给你发现生活之美的眼光,带你进入文学之门。
另一种情况,工具书的阅读能让你快速收获技能,提高阅读兴趣。当你的工作需要查找信息,你的人生面临急需解决的疑问时。快速选书,在书里找答案,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概括,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高效的阅读也是好方法之一。
7 想读书,总是没有时间?
有人说,每天的时间安排得紧巴巴的,读书的时间很少。早上起床吃了早饭去上班,晚上7点下班回家,8点吃饭收拾碗筷,看一会书就10点了,准备睡觉了,如果去慢跑就更没有时间读书了。你怎么读了这么多书,不用上班吗?
其实我的专门读书时间也很少。我把书分两类,一类是可以快速看的书,比如工具书、散文,这类我用零碎时间看,在上班的休息时间,车上,排队时看。还有一类是比较难啃的书,或者需要细细体会的书,我一般睡觉之前花整块的时间看。
平时我的包里总有一本书一个kindle,单位随时备有2本书,有空闲的时间就看。另外,我喜欢在洗碗、打扫的时候听讲座或者线上分享,也是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建议读一读时间管理的书籍,如“番茄工作法图解”“34金币管理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
8 从来没有坚持做过一件事,我能行吗?
我有拖延症,我的目标达成率因为执行力不够而很低。这样的情况得以改变主要归功于慢慢接触到心智成熟类的书籍,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如《拖延心理学》《少有人走的路》之类的理论书,和《不要让未来的你 讨厌现在的自己》之类的励志书,每当要放弃就给自己猛打鸡血。
好的环境可以帮你事半功倍。在我最低谷的时候,我相继参加了100天阅读训练营、21天写作打卡训练营,它们帮我重拾阅读,捡起了书写的习惯。100天阅读训练营其实就是每天阅读后写一个小短评、感想,发在群里打卡,小伙伴互相监督。大概每几个星期还有老师做一些关于阅读的分享,大家能阶梯型提升,并互相交流。那段时间,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看看身边的小伙伴,就能够坚定地继续走在革命的道路上,和懒惰的自己说拜拜。
其实阅读一天不难,难就难在坚持。一个微信群,几个爱读书的小伙伴,美好的氛围,不花钱的投资,真是再好不过!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活动怎么办?你可以发起一个!公众号“生活美学社”的“21天写作打卡”活动如今已经开展到第三期了。你肯定想不到,第一期的发起只是因为小编想练习写作,又怕自己坚持不下来,就让群主监督她,群主竟然拉了一群人给她当“陪练”!有一个目标,想为之努力,做到这份儿上,还会坚持不下来吗?
关于进行读书总结,制定年计划,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信息碎片时代如何进行知识整理,读书如何运用于实践等内容,可以参考本人的“读书没有用?那是你方法错了”这篇文章。
简书作者Looka,80后阅读写作达人,撰稿人/插画师/背包客,文章首发简书。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的简书账号,分享此文到朋友圈/微博。
Looka 原创,转载请告知 2015 1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