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闷头学习的人,喜欢读书,喜欢写作,但真要把自己读的和写的,说出来,我就变成了一个语言障碍者。
其实,这背后反应出的是,自己对所学的东西还没有吃透,同时也缺乏系统思考和整合的能力,所以在脑子里像稀泥和浆糊一样,自然无法有成品的输出。
但我内心里还是想通过早读分享的形式,把我所学的内容以语音的形式传递出来。可是,录了一次,就没了下文。因为我觉得我录出的效果和我理想的差十万八千里呢。
那么,我的早读分享如何形成节奏和稳定的输出呢?我想了以下几个要点:
先完成,再完美
我也曾想过每天录一个音频,但是奈何行动力上不去。
所以我给自己的建议是: 一开始,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只要能做到一周录一次就算达标了。
至于质量么,有就比没有好。如今质量不到位,正是可以用来总结和提高的地方。逐步修正,层层迭代,趋于完善。
你看小六,他三周后和三周前的课程形式,那简直是天翻地覆啊。
不要和别人比较,尤其是比你厉害的人
如果最开始,你就与高手比较,你看他,说的多好,我跟他比差太远了,我还是放弃吧。这样的心理要不得。
你只要自己和自己比就行了。当到达一定量后,你觉得自己没有可提高的地方了,再与高手比,去琢磨和研究他的套路,形成自己的风格。
红包惩罚法
很巧的是,我遇到一个和我同样想要做音频分享的人,我们俩约定,一周一次音频,没有做到的给对方发红包。
这个方法,我亲证是可行的。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实现了日更的节奏。
谁让我如此的穷,所以我心疼钱,为了不被惩罚,我只好硬着头皮上。
那我分享什么内容啊?
我分享的当然是我读的书了。可是我遇到一个问题是,我每天同时看好几本书,今天想分享这本,明天想分享那本,这不是乱套了么?可是我又不想困在一本书里。
好吧,有纠结的工夫,都够用来梳理分享内容了。
提前一天准备好内容
我现在还达不到出口成章,不用看草稿的地步,所以,做好充分的准备,是确保高质量输出的前提。
第二天早上直接录制。
好了,说了一堆,不如去行动10分钟。如此,我也开始有自己的产品啦。
这是彭小六早读作业2017.03.08
完成一个你的“最小可运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