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当代大学生需要德育教育的原因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大学课程都是以文化知识为主,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课程几乎没有。有些大学会给大一新生安排一学期的思想道德课程,之后便再也没有相关课程。大学认为培养一个人道德修养是高中时期的任务;而事实是高中课程以高考为中心,根本没有能够培养高中生道德素质的课程;德育的任务被扔给了初中,上过初中的学生都知道,初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考上好的高中,只有一门思想品德课是教学生培养良好思想道德的课程,整体还是以知识教育为主,思想道德教育只占非常小的比例。由此来看一个人从学校接受的专门的道德教育只能在小学阶段了,小学每学期会安排一门思想道德课程教学生一些简单的道德知识。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小学思想课上学习的内容也仅供他们知道简单的对错,这与社会需要一个人应该拥有的道德标准相差甚远。这样一来,如果一个学生在私下没有良好的环境去培养他的道德品质的话,那么进入社会后他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存在。因此,在进入社会的前一个阶段大学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论”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美德即知识”是他关于伦理道德的著名观点。
什么是“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说“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好的;凡认识这些的人绝不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的人也绝不可能将它们付诸实践。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就不可能做美好的事情,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由此看来,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一个人一生要去追求的东西,他要做的就是让那些自认为有知识的人发现自己的无知,进而让他们迷途知返,拥有美德。那么“知识”在苏格拉底看来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通过理性所获的的知识,与感受和流行意见不一样,那是一种普遍的必然的真理,只有通过理性人才能得到绝对的知识,才能认识自己。不难看出,苏格拉底继承了智者的知识观,即普遍性的知识是不能从感觉得来的。而那些是非不分的人,他们就是没有做到“认识自己”,一个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善恶,才能做到趋善避恶。简单来看就是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一个人做了不好的事情,那是因为他错误的判断导致的。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明辨是非,智慧即知识,“美德即知识”。
三、从“美德即知识”对德育的启示
首先,美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是苏格拉底在和美诺对话时讨论的一个问题,最后得出“美德即知识”的结论,既然“美德即知识”,那么,美德就是可以教授的。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步入社会前最重要的学习之地,“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们的重托,历史的重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德育势在必行。
首先,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当代的大学要重视德育的作用。大学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有道德的知识分子的场所。大学应该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来,比如适当增加德育课程,举办有关道德教育的讲座等。从大学生本身来讲,大学生自己也应该重视德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既然“美德是可教”的,那么就应该多看有利于自身道德修养的书籍,或者参加公益活动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只要学校和学生相互配合,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就不是难事,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社会建设者,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