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绍兴之前,绍兴给我的印象是鲁迅的三味书屋,是声名远播的黄酒,是小桥流水人家,整个一幅棕灰色的古朴基调。下了火车站,天刚亮起来,清晨的风吹在安静的街道上。我们拿出地图,坐在马路边的花坛沿上,抬起头看见太阳正照着不远处山上的一座宝塔。感觉这是一个清静之地,不会有出入许多大城市那样不绝于耳的拉客声,只一个老头拿着一张绍兴市内景点的图向我们介绍旅行团。
首先去了鲁迅故居,门口一张硕大的鲁迅画像令我想起自认为唯一成功的画。那是在小学的时候吧,有一天母亲看到我画在图画本上的一幅鲁迅的头像,问我:“这是鲁迅吗?”当时我的内心应该是惊喜的罢?老爸补充道,那是因为鲁迅的特征比较明显的缘故。不管怎样,自认为并无绘画天赋的我,还是因为画了这么一幅画而记忆深刻。
鲁迅故居看上去不大好玩,于是我们去了对面的沈园。沈园,是承载着陆游和唐琬的爱情之园。虽然是一场爱情悲剧,可也只有悲剧的爱情才更能摄人魂魄,产生一种绝望的永恒之美。关于沈园,自然离不开那两首著名的《钗头凤》。我可以毫不费力地将陆游的那首背下来。在高一的时候,每节语文课前都会有一位同学上台讲一首自己准备的诗词,我讲的就是这首《钗头凤》。记得那天老师没来,我脱稿讲述了一遍发现底下的同学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接着将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展开描述了一下。是的,他们也和我一样被陆唐的爱情所打动了。空气中有一种看不见的凝结,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能如此认真地听我讲完一首词已属不易。回到座位上,竟有几个同学朝我要那本宋词故事,欣然传阅。
我想象中的沈园,应该有一池春水,唐琬和赵士程该是携手走过一座白色的石桥,而眼神却刚好和桥下石板路上的陆游远远对视……眼下的沈园,对于见惯江南园林的父母而言,实在不大值得游玩。其实,沈园是无须那样艳丽的,单是这一对才子佳人的爱情传奇已足以使它不朽。如今的沈园,满池铺满了秋天的荷叶。一个女子、一段爱情,可以让一个如此豪放的男人感叹终身—— 他和她曾是青梅竹马、志趣相投的一对夫妻,后被陆游的母亲给活活拆散了。令我感叹的是,当八十多岁的陆游再度重游沈园的时候(六七十岁也重游过),仍然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这座园,即使它那么朴素,仍是珍贵的,不是么?
鲁镇和西塘、同里比起来,房子外观比较新,墙壁没有多少剥落的痕迹。另外,鲁镇的地方特色比较浓厚,甚至有一个“祥林嫂”坐在门槛上。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站在高高的阁楼上,底下一片黛瓦屋顶,斜眼望去,还真的有一座桥。从古至今,多少人走过这座桥,又有多少少年“曾与美人桥上别”?
我喜欢阁楼,喜欢高的位置,眼界开阔许多。好像从小就喜欢爬高,躲在暗楼上玩,甚至从暗楼上、楼梯上或者任何高的地方往下跳。还喜欢公园的摩天轮,满怀期待地缓慢移到最高点,然后下降。也许坐摩天轮的微妙感觉也属于很有哲理的范畴,但我不想去深究。至少有一刻,曾经到达过顶峰,俯瞰过世界便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