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之于中国,是一张有力的名片。然而我之前去北京玩时并未到故宫游走,一是人多的地方会是我感到有些不舒服,二是和太熟的朋友出去玩多半是沉浸于朋友间的玩闹而非欣赏景观。再说风景常在,老友难聚,孰重孰轻我自有我的分辨。
终于这次去沈阳还是专程拜访了那里的故宫之一。
为了收门票(嗯,这是我的猜测),故宫建筑群被现代围墙方方正正地框在中间。外围繁华的现代城市和一个故宫风格的步行商业街紧紧地扣着它。唯一符合故宫原本气息的是墙外街边树荫里的一位街头画家,头发花白,灰帽灰衣灰裤,坐在一只折叠椅上,手执铅笔,在膝上的素描本上三笔两笔地勾描着。旁边倚着一辆老式自行车,老人、旧车、故宫,相映成趣。
绕过一段围墙,到了售票处,这里已经喧闹了起来,人多嘴杂。就在要买票的时候,一个猥琐的大叔凑上前来,一边把一个所谓护身符往我手里塞,一边念叨“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老家就是个佛教旅游区,我当然知道他是要我“捐钱”,赶紧把手一背,“RAmen,我是信Flying Spaghetti Monsterism的,我跟你讲啊,是意大利面创造了这个世界,面神才是唯一的真主……喂喂,你别走啊……”
相较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得其文物之异彩,而沈阳故宫承其建筑之风范。说是古时候君临天下的皇帝老子住宿办公之所,当时的气势恢宏到了如今也不过尔尔,因为修缮或者说翻新的程度没有北京故宫好,如果不是里面人声纷扬甚至会有一种破败的感觉,倒也增添了一份历史感。
许多宫殿的墙面上的漆皮已经皲裂,形成像冰裂纹一样的效果。顶上的脊兽经过三百多年风雨的洗礼以及数十年雾霾的浸泡,尤然可辩面目,只是没了往年的凛凛威风,瓦当上的憨憨的虎面也是透出一股萌意。
宫殿内保养的干干净净,纤尘不染,屋顶的彩绘十分清晰,大概是后来画上去的吧。清皇宫内佛教的意味比较浓,很多宫里都有摆着香炉供奉着佛像,墙上的海报和屋顶的彩绘也往往是佛教相关的。一个展览厅内还挂有慈禧扮观音相的照片,歪戴着唐三藏式的头饰(我不清楚这东西是否可以称为帽子,姑且笼统的说头饰吧),表情和蔼而肃穆,坐于假山前,面对一片荷塘,边上立着宫女和太监扮演的童子,严肃得十分幽默。
关于建筑,负有盛名的不少。凤凰楼颇有几分气势,三层楼重叠着,遍身朱漆,又筑于高台之上,令人仰而视之。文溯阁听说是四库全书的储存地,可是也不允许看,只好心向往之,本身建筑倒是普普通通。崇政殿,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金銮殿”,可能也就比两间学生宿舍大不了多少,中间摆上一把龙椅就已嫌挤,远不像电视中那样宽敞。相较之下最有皇家气势的我认为是大政殿,它虽高不及凤凰楼,大不及崇政殿,只是一个小小的重檐八角亭子。它处于一条大道的尽头,道路两旁臣服着左右翼王以及八旗办公的十王亭,门前两根大柱,上面各有蟠龙张牙舞爪,睥睨九州。看得我想坐上里面的龙椅,微抬下颌,以方便我的眼睛更加居高临下,“小旋子,你去叫张XX进来递牌子。朕要亲自问问他为何给朕的微积分三2.6的绩点!”
至于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一系列宫犹如饭店里包间的雅字,什么松韵、竹涛、梅苑、兰梢……只是名字不同,里面几乎是同构的,乏善可陈。唯一,哦不,是唯二值得去注意与比较的可能是每个宫门侧的那两个青花瓷旗袍姑娘了。
这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故宫中的石狮纷纷活了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向着宫外怒吼,一副要攻过去的样子;脊兽们也加入了,呼风唤雨,好不威风;瓦当上的虎面渐渐清晰,渐渐狰狞,竟长出身子,跳下檐来。菩萨放出金身,双手挥舞着,众石狮,脊兽,虎面引吭高歌,赫然是唐朝的《国际歌》。
“最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