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维的深度。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白搭。
将勤奋肤浅地理解为“每天工作到12点以后”,而忽略了思维上的精进。
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你所谓的勤奋,不过是重复且长时间的无尽忙碌,并没有什么难的。只要条件具备,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难的是思考,没有思考,你的小说就没有灵魂;没有思考,你的勤奋就没有意义。”是的,将埋头苦写作为唯一的创作手段,不思考总结,凭什么提升呢?《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部分人看似的勤奋,不过是思维上的懒惰导致的。一个囿于杂务而懒于思考的人,注定会陷入平庸的困境。
摆脱低质量的勤奋,养成思考的习惯,才是你人生进阶的第一步。
作家李尚龙曾在新东方当老师时,周末他待在家里读书、看电影、写读书笔记,思考自己的个人价值和人生方向。结果现在,教培行业没落,他的同事们,要么无奈失了业,要么被迫转了行。而他,已经成了一名畅销书作家,年入百万。他在《忙,但不要穷忙》一文中回忆这件事的时候直言:“无论多忙,都要给自己一些空余的时间,这些时间,要给自己放空,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向,有没有更棒的路。就好比一个团队里,总要有一两个领导是闲的,因为他们负责思考,负责更好地制定方向。”一个人的思考深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就像李尚龙,他没有和他的同事一样,日日在工作的漩涡里打转儿,一味穷忙。相反,他把自己从忙碌的生活中剥离了出来,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不断找寻新的人生路。
人,唯有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才能静听灵魂深处的声音,才能找到人生最有价值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