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合照的时候能不能也帮我美下颜……
不知道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经历,自认为关系很好的朋友,去了一个地方或者一起聚餐拍照留恋,在她的朋友圈发出的相片里你会觉得那是美女与野兽的剧照,她神采奕奕的微笑美丽得像个仙女,而自己灰头土脸像个傻子。
你口口声声说着我们是能穿一条裤子的最好的朋友,可细枝末节处还是将“你”与“我”分得那么清楚。
原来对你而言,我也没那么重要。
现实生活中的友谊真的很脆弱,用不着电视剧里你抢我男友我夺你家产的狗血纠葛,裂痕往往起于小事,可它一旦开始蔓延,就没了转寰的可能。我们渐行渐远,到了毕业那年,也沦落成了在宿舍楼下相遇会寒暄“吃了吗”的点头之交。
在《社会性动物》一书中,将人的社交关系分为两种: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
所谓共情,便是喜对方所喜忧对方所忧,有共同的话题,有相似的兴趣和痛点,能够与对方产生情感联结。
而功利社交则更好理解,为了逃离孤单,为了获得陪伴,为了迟到时有人可以帮自己签到,为了吃饭时不要显得那么形只影单,两个人的友谊与其说是出于感情,不如说是出于彼此的需要。
共情和功利并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它们并存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唯一的区别是对象不同。
我想通这个道理之前,也曾经反思过无数次:自己是不是太小心眼儿?对方到底有没有错?如果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人,我该怎么办?
可后来我明白了,我跟那位朋友的渐行渐远,其实无关于谁错谁对,无关于宽容与原谅,不过是她与我的交往基于功利,而我却在要求共情,因此才会显得格格不入,都觉得对方莫名其妙。
这世间不存在明确的杠杆来衡量朋友之间为彼此付出了多少,可终究还是有一种不平等如鲠在喉。那种不平等并不在于我为你买了饭你却忘了帮我打水,我帮你美了颜你却没帮我P图,或是一些让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鸡毛蒜皮。而是我对你付出了真感情,你却只当我无关紧要。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这样写:
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
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如果你不愿意与我共情那我们就点头之交吧!等量交换,礼尚往来,仅此而已。